Crowe Ⅳ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及疗效评价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及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探讨Crowe Ⅳ型DDH THA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借此为今后Crowe Ⅳ型DDH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行THA治疗的纳入55例(6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A组)和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组配式S-ROM假体组(B组)。A组患者24例(26髋),男性2例,女性22例,年龄24~60(38.5± 10.8)岁,BMI(21.7±1.1)kg/m2,平均脱位高度(3.7±0.3)cm。B 组患者 31 例(35 髋),男性 3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3~73(41.7±12.5)岁,BMI(21.9±1.2)kg/m2,平均脱位高度(5.8±0.9)cm。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手术过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疗效。根据相关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估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比例、年龄、BMI,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病例股骨头脱位高度(3.7±0.3)cm小于B组病例股骨头脱位高度(5.8±0.9)cm,两组之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109.8±12.3)min、术中出血量(413.8±65.5)ml、术后住院时间(8.2±1.3)d,B组患者手术时间(140.2± 13.9)min、术中出血量(490.3±66.3)ml、术后住院时间(11.5±1.7)d。经统计学分析,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0月~66月,B组随访时间12月~48月。A组Harris评分由术前(39.5±4.2)提高至术后(87.6± 1.8),VAS评分由术前(7.1±0.7)改善至术后(1.8±0.7),SF-36评分由术前(229.8±12.8))提高至术后(557.1 ±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arris评分由术前(38.6±3.4)提高至术后(86.9±1.7),VAS评分由术前(7.2±0.7)改善至术后(1.6±0.7),SF-36 评分由术前(226.6.2±12.2)提高至术后(560.0±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0.6)、(3.1±0.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HA是治疗Crowe Ⅳ型DDH的有效术式,术中采用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或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或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对于股骨头脱位高度小于4cm,髋周软组织挛缩不重,经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及软组织松解可行复位患者,建议采取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 ne假体,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股骨头脱位高度大于4cm,术中经充分软组织松解仍无法复位患者,建议行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可易化复位,并减少神经血管损伤风险。3.Crowe Ⅳ型DDH患者存在复杂的解剖变异,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术前评估,并结合术中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及假体类型。
其他文献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研究的难点。神经再生是补充丢失的细胞和修复损伤的理想途径,但成年脊髓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有限。细胞重编程可以解决补充神经元问题。相关文献发现在体内外转染神经源性因子能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元转化。本实验借助钳夹型大鼠SCI模型,运用慢病毒使SOX2转染大鼠脊髓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探讨其转化为神经干细
[目 的]通过筛选出颅内大型动脉瘤(>10mm)(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LIA)或巨型动脉瘤(>25mm)(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GIA)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s,FDS)治疗的相关文献,提取与FDS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肯定FDS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
[目的]1、应用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2、探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疗效,并与腹腔镜联合同期内镜取石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利弊之处,是否可以值得将超细胆道镜推广运用于临床。3、探讨在胆总管不扩张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使用超细胆道镜完成胆道取石手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我院2018年9月-202
[目 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伴有躯干失衡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在术前、术后、随访时的临床资料与数据,比较术前、术中使用颅股骨牵引和不使用牵引对畸形矫形、躯干总体平衡、肩平衡的影响,从而为躯干失衡患者采取适宜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 法]收集2008年-2020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手术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48例,其中牵引组27例给予术前、术中牵引,术中截骨
[目 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医师在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作两组:PTCD组(34例):腹腔镜胆囊
[目 的]手汗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的疾病,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手汗症的了解远不够,认为手汗症是内科方面的疾病,主要通过中医中药,外敷止汗剂,电离渗透法,交感神经阻滞术等保守方式治疗手汗症,但治疗的成本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不稳定,不良反应多,并且容易复发。随后,人们通过卫生健康知识的科普书及便捷的的网络,
[目 的]老年人群是骨折的高发人群,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因社会的年龄结构不断趋于老龄化,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有增无减,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骨折类型之一。本研究旨在比较DAA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复发率,同时建立风险评分模型,计算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阈值,将患者分为复发低危、高危风险人群,指导临床规范诊疗工作,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复发高危人群,对高风险人群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复发,督促高风险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血清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horacoscopic lobectomy,TL)患者炎性反应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和
[目的]脊髓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后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累及呼吸、泌尿等系统,甚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且这些病理改变往往是长期存在的,这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还会对其整个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脊髓损伤患者大约有25-50万,且发病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却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