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经济体间实际物量进行比较,以明确世界经济规模和各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实际物量的比较是通过购买力平价(PPP)进行的,PPP实质上是一种货币转换因子,用于对不同货币单位之间进行转换。PPP的测算结果已广泛应用到国际组织的研究分析与决策制定过程中,与各经济体在国际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能享受的福利指标直接挂钩,各经济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贫困水平的衡量等都与测算结果有关,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ICP目前采用的是全球、区域以及经济体三级治理架构,主要采用区域化的比较方法,具体采用的是国家再分配(CAR)法。经济体主要负责价格数据采集,区域主要是进行区域内结果测算,全球是负责总体实施以及区域间的链接并汇总得到最终测算结果。根据CAR测算框架分析,数据质量、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是测算过程中影响最终测算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为了对测算结果稳定性进行研究,用偏离程度对稳定性进行量化,分别从数据质量、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这三个视角出发,模拟多种情景,比较不同情景下测算结果的稳定性,进而探讨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数据质量视角的研究主要从基本分类和经济体两个角度进行,基本分类角度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对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大类及其具有的特点,从而在实践中帮助确定价格采集的重点,提高价格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经济体角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经济体价格数据存在的高估和低估情况进行模拟,总结规律,用于对实际情况进行大致估算;经济体区域归属视角的研究通过调整经济体区域归属,从而改变区域分组的形式进行,目的是考察经济体的归属变化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汇总方法视角的研究通过改变全球汇总方法和区域汇总方法进行,目的是考察汇总方法的改变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构安排如下:(1)对国际比较项目PPP测算方法回顾,主要是对CAR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进行总结。(2)确定PPP测算结果稳定性分析框架,主要是结合CAR法框架对影响PPP测算结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本文主要的研究视角。(3)从数据质量、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三个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模拟不同情景,比较不同情景下测算结果的稳定性,进而探讨不同视角下影响稳定性的因素。(4)同样从数据质量、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三个视角进行,对中国进行具体研究。本文以基本分类PPP为基础数据,利用CAR法框架进行分析,利用偏离程度度量稳定性,从数据质量、经济体归属和汇总方法三个视角,对PPP测算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大类的数据质量看,区域内大类的调整满足“偏离程度数值大小与区域内该大类支出份额成正比”的规律,对某个经济体大类调整,满足“某大类支出占该经济体总支出份额越大,该大类被调整时产生的偏离程度也越大”的规律;从经济体的数据质量看,经济体总体价格的高估或者低估,将会对PPP测算结果产生同比例的影响。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区域归属形式对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原始区域归属基础上将每个经济体分别调到其他五个区域的调整方式下,一个经济体与其余参与ICP经济体的LP距离差异越大,在进行区域调整时最终PPP的变动幅度越大。第三,不同汇总方法对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全球汇总方法的改变对非洲地区和西亚地区的影响最大,对欧盟-OECD地区无影响。区域内汇总方法的改变对独联体地区经济体影响最大,对欧盟-OECD地区和亚太地区影响最小。全球汇总方法和区域内汇总方法同时改变时,非洲地区所受影响最大,拉丁美洲地区、亚太地区和欧盟-OECD所受影响最小。GK法为区域内汇总方法会高估除了欧盟-OECD外所有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另外,全球汇总方法和区域内汇总方法分别单独改变时,各区域对区域内汇总方法的改变相对更加敏感,两个层面的汇总方法同时改变时的影响大于只有其中一种汇总方法改变的情况。第四,中国的大类支出份额和偏离程度之间同样存在“偏离程度数值大小与该大类支出份额成正比”的规律;对中国PPP结果影响最大的五个大类是建筑、食品和非酒精饮料、机械和设备、住房,水,电,煤气和其他、公共服务;在本文所研究的情景范围内,不同经济体归属方法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同的,众多的分组方法对PPP结果的影响不存在一般规律,并非调整经济体数量越多对PPP稳定性影响越大,也并非与之比较经济体实力越强对PPP稳定性影响越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汇总方法改变时,从大小上,全球层面的汇总方法的改变对中国有较大影响,区域内汇总方法的改变对中国影响较小。从本文所包括的汇总方法而言,因汇总方法改变而导致的中国PPP变动的范围是3.331-3.446。本文通过一系列模拟得到的结论,具有现实意义,可为未来ICP提高测算结果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基于ICP目前所使用的标准测算框架,从数据质量、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三个视角对影响测算结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究。(2)通过对测算结果稳定性的合理度量,采用模拟测算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质量视角的模拟从对大类PPP进行数据模拟(全球统一、分区域)、对经济体各大类进行统一数据模拟和对经济体某一大类进行数据模拟三个方面进行,并且考虑基准经济体和非基准经济体的不同情况,模拟的情景相对全面;经济体归属视角的模拟从对经济体归属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对经济体归属进行小幅度调整两个方面进行,大幅度调整完全打破了现在ICP的分组标准,重新制定新的分组标准。汇总方法视角的模拟分为全球汇总方法和区域内汇总方法两个层面,考虑的情景全面,并且做了多种情况之间的比较。(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数据分析,经济体区域归属和汇总方法三个视角对中国进行了单独分析。数据质量视角,通过对中国大类PPP数据进行模拟,得到对中国PPP影响最大的大类;经济体区域归属视角,调整中国所处的区域位置,从而得到把不同区域归属下的结果,与原始结果对比后分析规律;汇总方法视角,单独分析汇总方法改变时中国PPP变化情况。针对中国情景的模拟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参与ICP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