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3个核心子功能。它作为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的核心,是儿童进行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保证。幼儿时期是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执行功能发展状况对其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体力活动安全、成本低,且已被多数研究证明对执行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群体中,对学龄前儿童关注的较少,且部分研究之间结果不相一致。此外,虽然研究者们对不同运动形式的效应差异进行了探究,但尚缺少对运动频率,强度等要素的讨论,也很少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跟踪。本课题以学龄前儿童喜爱的体育游戏为运动方案,通过12周的运动干预,探讨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及其子功能的影响和延迟效应,以求丰富和完善体力活动与执行功能发展的理论,加快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最佳运动处方的研究进程。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招募对象为上海市杨浦区幼儿园的中班儿童,年龄为4-5岁,且身体健康,无身体和心理疾病。招募结束后,将所有学生按自然班分为高频次训练组和低频次训练组。在接下来的12周内,高频次训练组的儿童每周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内容之外,增加3次35分钟的体育游戏课程,由两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上课。课程由5分钟的准备活动,25分钟的有氧游戏和5分钟的整理活动构成。低频次训练组儿童每周只进行1次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老师与高频次训练组相同,其余时间按幼儿园正常教学内容照常学习。干预结束12周后,再对其进行一次随访。在实验前,干预结束后和之后的随访中对受试者进行3个执行功能核心子功能的测试,并让孩子家长填写一份包含孩子运动和家庭经济地位信息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两因素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两组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各子功能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学龄前儿童Fish测试的正确率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1),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2),提示Fish测试的正确率随时间的变化在高频次训练组与低频次训练组中的趋势不同,但仅在后测时观察到高频训练组学龄前儿童Fish任务的正确率优于低频组儿童(P<0.05),随访与后测,随访与前测间,组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学龄前儿童Fish测试的反应时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1),高频次训练组和低频次训练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89),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135)。3.学龄前儿童N-back测试的正确率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1),高频次训练组与低频次训练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43),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188)。4.学龄前儿童N-back测试的反应时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1),高频次训练组与低频次训练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965),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296)。5.学龄前儿童DCCS测试的正确率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1),高频次训练组与低频次训练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883),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476)。6.学龄前儿童DCCS测试的反应时随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5),高频次训练组与低频次训练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69),时间因素和组别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258)。研究结论:为期12周,3次/周和1次/周的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的作用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仅增加每周体育游戏的次数可能不足以改善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