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净化能力和响应机制的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醛是室内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被列为污染室内空气的首要隐形杀手。为减轻室内甲醛污染,利用植物吸收甲醛的特性,可以对室内甲醛进行吸收净化,目前这种植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净化甲醛污染的一种重要的修复手段,而该技术的实行依赖于植物体内稳定的甲醛响应机制。研究采用三次重复的随机区组实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部分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后的净化能力和响应机制。采用模拟舱熏蒸法对实验植物进行熏气处理,通过测定模拟舱内甲醛浓度变化,计算甲醛净化率和单位叶片面积甲醛净化量来判定植物对甲醛的净化修复能力,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净化能力研究(1)甲醛浓度、植物种类、以及甲醛浓度和植物种类的交互作用对甲醛单位叶片面积净化量和净化率的影响都呈现出极显著水平;其中甲醛浓度的影响更显著。(2)在测定的1mg/m3、2mg/m3、3mg/m3甲醛浓度中,室内植物对甲醛的净化率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全绿吊兰(X5)则在1mg/m3和3mg/m3的甲醛浓度时,可以达到最高的净化率,绿萝(X3)在2]mg/m3浓度的甲醛污染下净化率最高。(3)在测定的1mg/m3、2mg/m3、3mg/m3甲醛浓度中,室内植物对甲醛的单位叶片面积净化量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3种甲醛实验浓度下,全绿吊兰(X5)对甲醛的单位叶片面积净化量均最高。(4)综合室内植物在单位叶片面积净化量以及净化率的隶属函数值分析,可得,综合净化效果最佳的植物种类为全绿吊兰(X5)2.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响应机制研究(1)甲醛浓度、植物种类、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变化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率、酸碱度变化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室内植物受不同浓度甲醛污染胁迫后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响应特征,室内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植物体内各生物分子含量的变化使植物酸碱度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3)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室内植物的8项生理生化指标,可得受不同浓度甲醛污染胁迫后,对甲醛污染抗性最强及响应最小的植物种类为长寿花(X7),抗性最小及响应最大的植物种类是幸福树(X1)(4)室内植物的叶绿素含量、POD酶活性、APX酶活性、MDA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两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酸碱度与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间的相关性较小。
其他文献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全世界的关注焦点落在了节能减排上,农业碳减排也成为继工业碳减排后又一个关注的重点。目前正是我国农业经济
【正】 一“人道主义”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歧义很多的名词。在各种辞典、百科全书或著作中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在这次讨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几百篇文章里也有不尽相同甚至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成为了重点关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非点源污染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隐蔽性、随机性等特点,因此难以进行监测、管理。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