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转移蓬勃发展,我国由于特有的比较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的,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产业转移中产业移入的一方,在产业移入的初期通常是被动承接,这种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有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当前已经有较多的文献对产业转移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但鲜有文献对产业对接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绝大多数理论将移入地的产业对接行为看为产业转移一个部分。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产业转出地主导的行为,而产业对接是产业移入地的积极应对,二者的分析角度不同。 本文先从产业转移理论入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进行论述,随后从产业移入地的角度分析了被动产业承接的原因,以及该行为给承接地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被动产业承接向主动产业对接转变是一个趋势。在明确主动产业对接的条件后,对产业对接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产业对接的预期效果、产业对接的依据、产业对接的途径、产业对接的分类、产业对接的原则,这是本文主要的理论价值。 滨海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确定,使天津承担着引资模式探索、改革先行先试的职责。通过对津台产业对接进行实证分析,寻找产业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策略,其中包括改善软环境、突出滨海优势、多体系引资、建立动态数据库等。不仅有利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高外资利用效率,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对接行为提供经验、启发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