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对接理论研究——以津台产业对接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转移蓬勃发展,我国由于特有的比较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的,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产业转移中产业移入的一方,在产业移入的初期通常是被动承接,这种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有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当前已经有较多的文献对产业转移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但鲜有文献对产业对接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绝大多数理论将移入地的产业对接行为看为产业转移一个部分。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产业转出地主导的行为,而产业对接是产业移入地的积极应对,二者的分析角度不同。  本文先从产业转移理论入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进行论述,随后从产业移入地的角度分析了被动产业承接的原因,以及该行为给承接地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被动产业承接向主动产业对接转变是一个趋势。在明确主动产业对接的条件后,对产业对接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产业对接的预期效果、产业对接的依据、产业对接的途径、产业对接的分类、产业对接的原则,这是本文主要的理论价值。  滨海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确定,使天津承担着引资模式探索、改革先行先试的职责。通过对津台产业对接进行实证分析,寻找产业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策略,其中包括改善软环境、突出滨海优势、多体系引资、建立动态数据库等。不仅有利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高外资利用效率,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对接行为提供经验、启发与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一国的贸易顺差可能源自外国在本国子公司的大量出口,一国的贸易逆差也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纷纷建立策略性联盟以谋求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化竞争优势。作为跨国公司新型的战略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策略性联盟不仅促进了联盟内部的技术溢出,使内部企业获得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更为重要的是策略性联盟的资源共享效应,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加快了企业的研发进程,促使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