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艺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国家对艺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对教师如何有效培养艺术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艺术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课堂,难以调动艺术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容易使艺术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难以达到时代发展对教学目标培养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本研究以主题式教学模式为例,试图为高中艺术生地理教学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此为基础,将地理课程资源、艺术生特征与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适应性分析,认为高中艺术生地理课堂与主题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继而对高中艺术生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原则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高中艺术生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体性原则、核心素养原则、趣味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也对高中艺术生地理课堂主题式教学模式基本流程进行归纳整合,得出基本流程总共分为八步骤:课前准备:分析教材,确定主题;研读课标,确立目标;结合学情,完善教案;课堂实践:经验为石,创设情境;启发教学,问题研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课堂小结,升华思维;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促进教学。并且就人教版地理教材必适用于主题式教学的内容进行主题模块分类和主题举例。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分别选取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并通过实践教学法将“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运用到高中艺术生地理课堂上。同时为了获得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生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课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运用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得出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中艺术生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