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实际工程例证作为研究基础,探究了激电中梯方法在铜钼矿勘查中的具体运用。选取海南乙通铜钼矿勘查区作为研究区域,目的是为了获取研究区内铜矿体的赋存状况,为揭露异常验证工程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填补该区域物探工作的空白,为今后在该区域开展相关物探工作提供借鉴资料。通过在调查搜集该区相关物化探资料及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运用激发极化法进行物探研究,本次装置类型采用中梯装置,物探测网250m×20m,大功率激电中梯供电极距AB选用1800m,测量极距MN选为40m,测量点距20m,采用双向短脉宽方式供电,供电电流一般在3660~4000mA之间,测量电位在30mV以上。逐个对各观测点的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进行观测。通过对研究区物探扫面工作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编制成果图件,结合化探成果及地质背景资料,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推断解释。在该研究区划分了2个高值视极化率异常Dηs1、Dηs2;推断了物探工作区范围内的断裂构造WF1;研究认为带状高值视极化率异常Dηs1、Dηs2异常为高极化脉岩引起,异常带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特别是异常带的高极化部分成矿最有利,是本物探工作区寻找钼铜矿的最佳地段。此次物探工作圈定的找矿预测区物探异常明显,预测区大部份与前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的铜钼异常相吻合,分布形态也极为相似,有一定规模,结合化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背景,通过资料解译,共圈出A-Ⅰ、A-Ⅱ二个找矿预测区,这二个预测区面积总和为1.26km~2,为工作区面积(5km~2)的四分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找矿方向。本次工作进一步验证了化探异常,达到了工作目的,但是物探工作是利用岩(矿)石物性差异来解释地质目标体,本身存在多解性,因此需要辅以其他工作进一步明确地质体的赋存状况,必须结合地质、化探、物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