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态度的改变——基于APE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隐态度的意识性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APE模型支持内隐态度具有意识性的观点,却引起了学界很大的争议。本研究将通过实验的方式,试图验证APE模型对内隐态度的解释,证明内隐态度并不是完全无意识的态度,故事可以影响被试的内隐态度。进一步,本研究还将探索故事情节影响内隐态度的原因。  本研究借鉴Foroni(2005)的实验范式,采用“年龄-IAT”作为内隐态度的测量手段,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采用单因素前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命题材料分为“自我卷入-新异虚构故事情节、非自我卷入-新异虚构故事情节、指令信息”三个水平,通过对被试前后测内隐态度、外显态度的测量和分析,探讨不同性质命题材料对被试内隐态度改变的影响及内隐态度的改变模式。实验结果证明:新异、虚构的故事情节能减小被试对老年人的内隐偏见;指令性材料不能减小被试对老年人的内隐偏见;故事情节减小内隐偏见在自我卷入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内隐态度的改变模式是直接影响联想加工。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式”和“情绪”两个因变量指标,再次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同时证明了图式、情绪在减小被试内隐偏见中的显著作用,但并没有证明图式在命题材料引起内隐态度改变中的中介作用。  实验三与实验二设计完全相同,只是自变量命题材料分为“自我卷入-简单现实故事情节、自我卷入-详细现实故事情节、指令信息”三个水平。实验结果证明现实的故事情节也能减小被试对老年人的内隐偏见,但故事情节减小内隐偏见在详细程度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三依然没有证明情绪、图式在命题材料改变内隐态度中的中介作用,也没有证明图式在情绪改变内隐态度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故事情节可以改变被试的内隐态度;(2)指令性信息不能改变被试的内隐态度;(3)自我卷入-非自我卷入在减小被试内隐偏见上无显著差异;(4)简单-详细故事情节在减小被试内隐偏见上无显著差异;(5)情绪、图式不是故事材料改变被试内隐态度的中介变量。
其他文献
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情绪启动范式以及成人依恋类型的研究现状,采用2×3×3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启动类型(正性、负性)、成人依恋类型(安全型、拒绝
2011年第14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1日-4月28日在浦东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次车展是上海历届车展规模最大的一次,十一个整车馆,一个室外商用车展区,三个零部件馆,一个轮胎专区,另设新闻中心、合作媒体区等。汇集了世界和国内众多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在N5馆,聚集了布加迪、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法拉利、阿斯顿一马丁、保时捷等等著名时间而顶级品牌的好车,让人一饱眼福。在E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