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游历与宋小濂边务思想的形成——以《北徼纪游》为中心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小濂,字友梅,又字铁梅,吉林永吉县(今吉林市)人。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追随李金镛督办漠河矿务开始,在东北边陲从事边务长达三十余年之久。曾官至黑龙江民政使、巡抚、都督、民政长和中东铁路督办等职,治边成果显著。治边成就的取得是以边务思想为指导的。宋小濂边务思想的形成是与其北疆游历紧密相联的,而这段北疆游历历程被他记录在自己的著作《北徼纪游》之中,因此,本文试图以《北徼纪游》为中心,考察宋小濂的北疆游历历程,并透过清朝社会变迁来对其边务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宋小濂与《北徼纪游》。主要交待了宋小濂所处时代,我国东北面临的危险局势和当时朝廷内外有识之士关于治理东北的一些主张等内容。概括叙述了宋小濂北疆游历始末及对其自身的影响,并简要阐释了《北徼纪游》与宋小濂边务思想形成的关系及价值所在。 第二部分,北疆游历与边地体悟。简单梳理了宋小濂初至东北边疆的游历历程,并较为详细归纳了至漠沿途宋小濂对内、对俄的所见所识,所观所思。在中俄边情的对比中,揭示出其实边思想的形成理路。 第三部分,宋小濂边务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系统分析了宋小濂在北疆游历过程中,其实边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容。并全面阐述了通过漠矿建设的初步边务实践,其边务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为其日后治理边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政治伊斯兰正在极大地改变埃及社会,这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所带来的难以估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效应将决定中东最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仅如此,这场革命浪潮的波澜早已外溢出埃及
学位
从清末至抗战前,临城煤矿向工业化的转变历经半个多世纪,以失败告终。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本文以人物、产权演变为线索对近代临城煤矿的发展和工业化以及制约工业化的
宋朝统治者为了整顿吏治、巩固皇权,制定并推行了严密的回避制度。宋朝的回避制度十分庞杂,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亲属回避、地区回避、特殊官吏回避、科举回避、任职时间回避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