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不同年龄段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上气管异物患儿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患儿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级或II级,年龄15周岁,发育正常,无心血管疾病,异物病史不超过1个月。依据患儿年龄和米库氯铵的诱导剂量随机分为四组(n=25),分别为Ⅰa组(幼儿组,1岁<Ⅰ组≤3岁):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 mg/kg;Ⅰb组(幼儿组,1岁<Ⅰ组≤3岁):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2 mg/kg;Ⅱa组(年长儿组,3岁<Ⅱ组≤5岁):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mg/kg;Ⅱb组(年长儿组,3岁<Ⅱ组≤5岁):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2 mg/kg。患儿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连接肌松监测仪。开放静脉通路,长托宁0.02mg/kg、地塞米松0.30.5 mg/kg入壶,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和芬太尼13μ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启动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监测肌松,Ⅰa组和Ⅱa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 mg/kg,Ⅰb组和Ⅱb组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20 mg/kg,注射时间均为30s,待TOF值为0%后置入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频率设置为80次/分。异物取出后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待患儿自主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平稳,完全退出支气管镜。术中观察并记录肌松时效指标,包括: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指从注射肌松药开始至Th恢复25%之间的时间间隔)、恢复指数(RI)(Th由25%恢复到75%所需的时间)和4个成串刺激(TOF)恢复时间TOFr(T4/T1)恢复至75%和90%的时间,即第4个Th与第1个Th比值(TOFr 75、TOFr 90)的时间。分别于麻醉前(T1)、置镜前(T2)、置镜后1min(T3)、置镜后3min(T4)和出镜后(T5)时观察并记录MAP、HR及SPO2的变化,并记录置镜满意率和手术时间。术中观察并记录患儿出现皮肤潮红、血压下降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各亚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米库氯铵起效时间的比较:与Ⅰa组比较,Ⅰb组ThDmax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a组比较,Ⅱb组ThDmax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米库氯铵起效时间的比较:与Ⅰa组比较,Ⅱa组ThDmax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b组比较,Ⅱb组ThDmax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RI)、TOFr(T4/T1)恢复至75%和90%的时间,即第4个Th与第1个Th比值(TOFr 75、TOFr 90)的时间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各组于静脉注射米库氯铵后置镜前后的MAP、HR和SP0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Ⅰb组、Ⅱa和Ⅱb组置镜满意率分别为96%、100%、88%和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Ⅰb组、Ⅱa和Ⅱb组颈前及胸前皮肤潮红的发生率分别为8%、8%、12%和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有血压下降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结论:在应用同等剂量米库氯铵进行麻醉诱导时,幼儿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年长儿,但对肌松的恢复无影响;0.15mg/kg米库氯铵即可为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提供满意的肌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