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花袋泡茶制备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榛属植物资源丰富,目前榛属植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因此充分利用榛属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国内外对于榛属植物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榛子果实上,关于榛子花的研究较少。随着榛属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榛子花产出,但大多都会被当做垃圾直接丢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有研究者曾证明榛子花中含有丰富的有益活性成分,其中包括总黄酮、多糖、氨基酸等,经实验证明榛子花中的活性成分有降血糖、抑菌和抗氧化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袋泡茶饮用方式方便、快捷完全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近些年袋泡茶产品需求度呈线性增长,因此为迎合消费者对袋泡茶产品的需求度,提高榛子花资源的利用率。本课题以榛子花为原料研制一款新型榛子花袋泡茶,并对榛子花袋泡茶的原料选择、干燥工艺、冲泡条件、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得到口感好品质佳的榛子花袋泡茶产品的同时为袋泡茶市场增加新鲜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榛子花3种典型花期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研究,得知休眠期为榛子花最佳采收期。为获得最优原料,对休眠期5个不同品种的榛子花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得到84-236的营养价值最高,因此选择84-236作为榛子花袋泡茶的最优原料。(2)采用微波干燥法对榛子花进行干燥处理,通过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得知在420W和560W干燥2min或3min的榛子花品质较优。为得到品质和香气兼优的榛子花,对较优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得知在420W-3min干燥处理下的榛子花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因此确定420W-3min为榛子花的最佳干燥条件。以水浸出物和L值为评价指标,对最佳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进行粉碎目数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40目为榛子花最优粉碎目数。(3)以水浸出物和沉淀时间为评价指标,对5种不同材质的茶包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纤维袋为榛子花粉体的最优冲泡材质。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纯净水对榛子花袋泡茶进行单次冲泡,并以冲泡温度、时间、液料比为三因素,利用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冲泡条件参数:冲泡温度89℃、冲泡时间为4.9min,液料比为48.5:1m L/g。在此条件下榛子花袋泡茶的感官评分为87.21,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42%,与预测值分别相差0.59%和0.56%,误差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榛子花袋泡茶进行质量检验,得知所得榛子花袋泡茶溶出性好且微生物和重金属各指标均在相应的安全标准限量内。
其他文献
4,6-二乙酰基雷锁酚是合成多种有机杂环系统的关键原料,其分子有多个活性基团(羟基和羰基),它的衍生物在有机合成、金属配位、生物活性以及制药等方面有很不错的应用前景。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行业飞速发展,光通信器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通信系统的组成依靠着光通信器件的支持,在光器件的封装工艺中光到光电探测器芯片的耦合起着重要作用,耦合效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光纤和探测器的封装成为众多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光纤与探测器封装技术的关键在于实现光纤与探测器的低损耗耦合,确定最佳耦合距离。首先,本文利用FDTD算法分析了平面光纤和斜面光纤模场传播特性,
二氧化碳(CO2)的运输在碳捕集、储存及利用CCUS技术链中具有纽带作用,与船舶、公路及铁路相比,管道输送被认为是一种最优的输送形式,在CO2管道输送过程,放空系统确保管道系统安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我国每年采煤量约35亿万吨,回采巷道长约13000公里,煤矿事故多达80%发生在回采巷道中,维护回采巷道的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鑫安煤矿-380m水平,回采巷道围岩松散破碎、完整性较差,支护参数不合理,巷道开挖过程中,顶板严重下沉,两帮位移量大,巷道返修率高、工程量大、费用高,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掘进和安全生产,因此,对鑫安煤矿大变形破碎回采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具
为加固碱渣,提高碱渣的水稳性能,采取制备地质聚合物凝胶的方式对碱渣进行了加固处理。文中充分利用了碱渣和粉煤灰两种废料,并尝试加入多种碱性激发剂,通过试验对多个平行试
并联机构是组成并联机器人系统的核心构件。串、并联机构在刚度、精度以及运动能力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由于目前串联机构的发展迅猛,为共同壮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故有必要设计研究出综合性能更好的并联机构。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汽车零件间的安装精确性与可靠性,运动能力强、承载力高且精度高的并联机构可很好地胜任这一工作。本文以一种8-SPU的冗余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动学性能、承载性能以及精度性能,从这三个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三维数据采集设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使用三维方式来更直观的展示和分析数据,进而产生了大量的三维数据。与此同时,深度学习的研究也从图像领域逐渐转向了三维数据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于此,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框架在海量的经采集建模得到的三维数据中进行数据检索,逐渐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先前对于三维点云数据检索的研究中,大多数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转化后再将其输入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区域的目标检测已成为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然而这类方法受限于复杂的现实场景。为了实现精准且鲁棒的目标检测,本文以场景与目标上下文为约束,研究了上下文信息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建模方式,在对典型算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有监督和无监督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应的鲁棒目标检测算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场景与目标
随着长江沿线经济的飞速发展,该流域的水路运输业务愈加繁忙,来往于东西方向的水路运输船只数量猛增。镇扬汽渡作为长江沿线车流量最大的公路汽车渡口,来往于南北方向的汽渡的行驶安全收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汽渡本身搭载的雷达和船用自动识别系统(AIS)在船只数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完全保证汽渡的安全航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源数据融合下的碰撞预警方法,通过预测东西航向的船舶航迹来提高汽渡的
余蕭客的《文選紀聞》共三十卷,被稱為清代選學的開山之作。作者廣泛搜集宋代以來歷代學人著述中有關《文選》所錄諸篇,或涉及到《文選》相關字句的文字材料,逐條抄錄於《文選》所錄諸篇的相關字、句之下,引書一般都注明篇目,十分詳審。此外,該書也有很多余蕭客的個人創見,内容涉及考證文字,辨明音韻,校勘訛誤,疏通古注等方面,為後世學者所認可。《文選》的研究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課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拓展新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