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换热除尘一体化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迅猛增长,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工业生产中的热能约50%以低品位余热的形式直接排放,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好回收和利用这部分的低品位热能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肋片管换热器回收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除尘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于等厚环肋而言,求解肋片上温度分布难以得到分析解,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将其解析解拟合成多项式,计算简便且误差很小。在肋片金属消耗量一定的情况下,等厚环肋的最优结构为:肋片高度13mm,肋片厚度0.74mm,对应的换热量94W,肋片效率83%;在单个肋片换热量一定(90W)时,最佳肋片结构为:肋片高度12.5mm,肋片厚度0.71mm,对应肋片效率为84%。2.建立肋片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利用Visual C++编程求解不同工况下,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量以及热阻因子,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分析,分析了烟气流速、烟气温度、水流速度和进口水温四个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烟气流速大、进口烟气温度高、水流速度小以及进口水温低,换热量大;烟气流速大、进口烟气温度低、水流速度大以及进口水温低,热阻因子小,换热性能较好;进口烟温对换热量的影响最大,水流速度对换热量的影响最小;烟气流速对热阻因子的影响最大,进口水温对热阻因子的影响最小。3.分析了肋片管换热器在烟气处理中的除尘机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拦截效应、惯性碰撞以及热泳沉降。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其结果表明,压力损失与烟气流速近似呈线性变化,流速越大,压力损失越大。
其他文献
医疗大健康产业从未像今年如此高调频繁地被提及.rn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行,二级市场退出通道被打通,资本如潮水般涌向医疗大健康初创企业.特别是疫情暴发以来,大健康领域融
期刊
Three recent crises,namely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rising populism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have revealed inherent defects within the liberal intational syst
本课题源于导师的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碳纤维/原位生长纳米HA协同强韧HA复合材料的研究(2014JM6233)”和陕西科技大学学术骨干培育计划项目(XSGP201208),是国家
社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因相同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也是高校实施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新时期下的高校社团,在
近年来,兼具传统电容器与二次电池优点的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动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碳基材料(比如石墨烯、碳纳米管)、过渡金属氧化物(MnO2、TiO_2)和导电聚合物(PANI、Ppy)。为满足对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已经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利用类石墨烯结构的
目前,将天然气转化为具有更大利用价值的资源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因此提高甲烷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能更大程度提高甲烷的利用效率。从环境的角度看,反应消耗两种与温室效应直接相关的气体。另一方面,从工业的角度看,该反应产生低H_2/CO比的合成气,更适合合成液体燃料。在应用中,重整反应遇到的问题是积碳和催化剂的烧结所引起的失活。Ni基催化剂因其成本低、活性高、选择
在下一代电池体系中,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能量而备受关注。硫化聚丙烯腈作为一种非溶解机制的含硫正极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放电比容量。本文从硫化聚丙烯腈的制备以及高浓度电解液的开发入手构建了长循环寿命的高比能锂硫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了硫化聚丙烯腈制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除硫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影响规律,找到了制备高性能硫化聚丙烯腈的合适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
学位
单宁分子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是由多环芳核和活性官能团组成,其活性官能团包括:酚羟基、羟基、羧基等。由于分子中具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单宁具有亲水性、表面活性、离子交换能力、络合能力及吸附分散能力等,它可作为阻垢、缓蚀剂在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因此积极研究、开发单宁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静态阻垢法、静态阻垢称重法、旋转挂片法研究了单宁酸的阻垢、缓蚀性能。首先,对影响单宁酸阻垢、缓蚀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