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四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以A、B、C、D分别代表旱肥型的新克旱九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四号和耐湿型的克涝三号,对这四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的叶面积及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它们的产量形成特点及生育进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各类型品种间主茎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总叶面积、旗叶面积、旗叶下其余叶面积总的趋势以A、B两品种峰值最高,并明显高于C、D两品种,而叶片衰亡速度则相反,而主茎旗叶的功能持续期表现为B>
其他文献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尽管其在形态、生理和农艺性状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但早期利用RFLP、RAPD等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发现,花生栽培种DNA多态性极其贫乏。微卫星DNA(SS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由于这种标记在基因组内含量丰富,变异水平高,结果可靠而被广泛应用。 本研究利用11对微卫星DNA(SSR)引物对栽培种花生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4个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4
本试验选用龙眼石硖和特晚熟两个品种进行“龙眼反季促花灵”各1kg根施处理,研究“龙眼反季促花灵”对龙眼成花的作用及其与矿质元素、C/N比、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1.经“
水稻产量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即水稻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水稻粒重。粒重指标由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来综合评价,这四个性状与千粒重成正相关,因此籽粒形状是水稻首选的育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如下问题:对教材不熟、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难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缺
为了筛选合理、高效的稻田水旱轮作生态系统结构,适应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以及寻求南方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实验于1998年9月~2002年10在江西农业大学农
本文以全国和江苏生产上推广的三个转Bt基因棉中熟品种新洋822、中熟杂交种科棉1号及早熟品种中棉所30为材料,针对其在生产上存在抗虫性表达不稳定的问题,选择与杀虫蛋白(Bt蛋白)合成密切相关的氮代谢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高温环境可能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一方面以其相应亲本为对照,研究在田间条件下两个中熟种的杀虫蛋白表达和氮代谢的特性;另一方面通过盆栽试验,进行37℃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