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民族智慧的缺失及融入研究——以重庆市梅江镇民族村为个案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启动开始,改革经历了论证——实验——推广等阶段。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具体到西南民族地区,就是要培养“现代的民族人”,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学生必须接受具有现代文明的科学知识,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生活;其二,学生必须具备本民族本区域内特有的文化及生存知识与技能,使其适应本民族特有的生活场域。苗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并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原主要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后因战争等原因迁徙至长江中上游和广大西南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湘、川、黔三省。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生活环境及其在历史上多次长途迁徙使苗族人民具备了底蕴深厚具有巨大教育价值的民族智慧。这些民族智慧是每个苗族人生存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理应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挖掘的内容。笔者以民族村民族小学为调研对象,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性知识缺乏应有的关照;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融入的本民族知识丰富性的缺失:第三,新课程建构过程中民族文化融入的浅层次性。究其原因,主要有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含义理解的偏差、民族人的文化自卑、教师有知识而无智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等因素所致。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对基础教育概念的重新解释、强化文化平等、提高教师教学智慧、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大教育系统及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等。
其他文献
童年是生命周期中一个独一无二且极其重要的阶段,儿童的早期发展对其一生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家庭学习环境作为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对其早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从(木奈)果实中纯化提取的3种植物内源激素GA_3、IAA.ABA(±),并介绍了植物组织中激素日常分析的提取和纯化过程。本实验以C_(18)柱为分离柱;甲醇:0.01m
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师思想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一位优秀教师现在呈现的教学风格必然有其背后的教学思想做支撑,其形成历程必然有一些关键的因素起作用。用生活史
本文通过对空军航空大学近百名学员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法、问卷凋商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