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营养液沙培西瓜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合理利用微咸水及微咸水灌溉沙培作物,首先开展不同矿化度、不同灌水量、不同滴头间距微咸入渗试验,分析了累积灌水量、沙子湿润锋运移随入渗时间的变化以及入渗后沙子含水率、EC的变化。随后通过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营养液沙培西瓜试验,分析并研究了其水盐运移变化及规律。微咸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1.随累积灌水量的增加,入渗初期湿润锋水平推进距离大于垂直距离,且入渗初期速率较大并呈逐渐减小趋势;累积灌水量、入渗湿润锋与入渗时间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湿润锋处含水率变化剧烈。2.不同矿化度条件下近表层电导率和含水率受水质影响最大,随处理矿化度增加其值明显高于对照。3.不同灌水量下通过沙体灌水量越大沙层含水率也愈大,淋洗效果明显,最大、最小灌水量处理间40cm各沙层含盐量无差异,但前者40cm以下发生积盐;4.不同滴头间距下20cm处理各沙层含盐量最低,pH相对较小,主根区30cm含水率最高。因而本试验栽培槽范围内选用20cm滴头间距。微咸水营养液沙培西瓜试验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沙子含水率大体都随沙层深度增加而增大。除T3处理外其余处理开花、座果期含水率随沙层深度增加迅速增大,瓜定个期、拉秧期含水率增大缓慢。T3处理全生育期30cm以下沙层含水率变化剧烈,且高于其它处理。同一时期微咸水处理各沙层含水率均高于对照,且T3处理各沙层含水率远高于其它处理。2.微咸水处理不同沙层含盐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近,3个微咸水处理0~15cm总含盐量变化明显,0~30cm居中,0~45cm总含盐量变化最小。座果期对照30cm主根区含盐量远低于微咸水处理,3个微咸水处理15cm以下沙层含盐量随矿化度增加而增高;瓜定个期所有处理不同沙层含盐量均达到最低值,但拉秧期明显增高,T2、T3增幅最大,对照增幅最小。全生育期内CK、T1、T2处理pH变化趋势相同,T3处理全生育期内无下降趋势,基本一直在升高。3.全生育期不同沙层Na+、K+(拉秧期除外)、Cl-(开花期除外)、SO42-、HCO3-含量均低于初始值,而Ca2+、Mg2+总量远高于初始值,CO32-离子从无到有;沙层中Na+总含量、Cl-总含量随处理矿化度递增而不断增大,T3处理Na+总含量始终高于其它各处理。全生育期各处理30cm沙层内Na+、Cl-分布规律一致,随处理矿化度增大,各沙层含量不断升高。拉秧期各处理Na+含量远高于其它生育期。与CK相比,3个微咸水处理沙层钙镁离子总含量随矿化度增加而不断减小;HCO3-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大、小峰值处含量随矿化度增加而增大。SO42-、K+随矿化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4.随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对西瓜株高、茎粗、叶面积生长产生明显抑制,致使西瓜植株光合能力下降,叶片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随之增大,酶活性逐渐升高。T1处理生长与对照相比更优。5.微咸水处理提高了西瓜品质,随处理矿化度增大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升高,而有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总糖高于对照。但西瓜单果重及产量随之明显降低,T1处理单果重最大,产量最高。相比于对照T3减产53.75%,T2减产18.54%,T1增产9.76%。
其他文献
在易位系创建中,对易位系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准确鉴定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中结球甘蓝染色体片段的精确鉴定,本研究以4个大白菜品种和4个结球甘蓝品种
本研究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台田栽培方式,结合滴灌、地膜覆盖等措施,探讨日光温室内台田栽培方式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为水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现约近上万个园艺品种,其花色、花姿十分丰富,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栽培的著名观赏花卉。但中国水仙品种稀少,花色单一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