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庚子事变,对基督教来说,是其近代在华传播的转折点;对于中国社会来讲,是划分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对外来帝国主义不同反应的分水岭.因此,我们以庚子年为界标将其前后的教案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通过庚子前后教案问题的比较,探讨庚子之后教案问题所出现的理性化趋向,以及出现这种理性化趋向的原因和由此反映出的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各界和外国来华传教士面对新形势所表现出的复杂的心路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研究此问题对中国社会各界如何理智的对待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进一步将庚子前后教案冲突有关各方的动向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庚子之后教案冲突有关各方在对待教案问题时均出现了理性化趋向.教案问题终晚清之世一直困扰着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社会文化阶层的官绅和知识分子,担负着如何从更高的学理的角度来认识基督教和教案,谋取理性解决教案、消弭教案的任务.从洋务派、维新派到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都针对教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由此我们也看到了官绅和知识分子在对待基督教和教案问题时由盲目到理性的艰难转化过程.官绅和知识分子在对待教案问题时理性化趋向的出现与近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现代性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