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价铁与硅化零价铁去除磷酸盐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动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素,也是公认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水环境中过量的磷会引起富营养化,藻类滋生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鱼类与其它水生动物死亡。零价铁除磷机理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吸附作用、化学沉淀与共沉淀作用,但是对于吸附、化学沉淀和共沉淀作用在零价铁除磷过程中贡献不明确。同时零价铁在实际应用存在易团聚、表面易氧化、电子转移速度慢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反应时间的磁性固体与悬浮固体,深入探讨零价铁除磷吸附与沉淀机制,同时使用二氧化硅对零价铁进行球磨改性,制备硅化零价铁(Si-ZVIBM);并利用SEM、EDS、FTIR、XRD、XPS等手段对材料与产物进行分析,具体结论如下:(1)研究零价铁除磷效果与机理。磷酸盐在快速去除阶段从100 mg·L-1下降到9.53 mg·L-1,在缓慢去除阶段从9.53 mg·L-1下降到0.15 mg·L-1,最终去除率达到99.85%。通过对反应产物的表征分析发现:EDS结果表明该反应初期球状颗粒中含有大量吸附态的磷酸盐;XPS结果表明P2p电子结合能向变低,推测有P-O-Fe键形成,说明悬浮固体中的磷酸盐从吸附态过渡到沉淀态。ATR-FTIR结果表明在零价铁除磷过程中磷酸盐先被吸附,反应3d后吸附的磷酸盐缓慢转化为磷酸矿物沉淀;该磷酸盐矿物沉淀经XRD检测证明为FeH2P2O7。(2)制备不同含硅比的硅化零价铁(Si-ZVIBM)。SEM-EDS、XRD、FT-IR等综合表征结果证实了元素硅在球磨过程中被成功引入了零价铁表面,并确定该材料最佳含硅摩尔比为10%。(3)研究了pH、投加量、初始磷浓度和共存阴离子对Si-ZVIBM除磷的影响,并对Si-ZVIBM除磷机理做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反应体系的初始pH是Si-ZVIBM除磷的重要影响因素,较低的pH能显著提高零价铁的反应活性,加快磷的去除。Si-ZVIBM除磷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为2 g·L-1,初始磷浓度为2 g·L-1,pH=3.0。水环境中的阴离子对零价铁除磷有一定的影响,NO3-与SO42-对磷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CO32-和SiO32-会抑制磷去除,SiO32-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解吸实验结果表明Si-ZVIBM除磷机理主要以化学沉淀作用为主。
其他文献
以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为模板,通过真空诱导辅助热还原方法在介孔黑TiO2空心球孔道及表面生长等离子体Ag纳米粒子,制备了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可见光催化剂。用XRD、UV-Vis、SEM、TEM和XP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Ag/介孔黑TiO2空心球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表面Ag粒子的存在显著提升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从而提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预后较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即使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及免疫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9.8%。肿瘤切除程度为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因脑胶质瘤呈高度浸润
在自然科学和控制工程领域,许多问题都归结为对泛函动力方程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动力方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考察了时标上几类泛函动力方程的振动性质。第1章,叙述了泛函动力方程的研究动态,介绍了时标上的微积分理论和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2章,研究了时标上二阶中立型动力方程的振动性。首先,运用不等式技巧和Riccati变换方法,考察了时标上一类二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动力方程解的振动性质,得到了该类方程所有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我国近海桡足类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中的藻类,也是各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是海洋主食物网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黄、东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种,其种群动态变化对于我国近海浮游植物分布以及渔业资源的补充都有很重要的影响。1999、2005年两次973项目在中华哲水蚤的生活史以及在黄海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黄海物理、生
Motivated from the risk measures, superhedging in fnance and uncertainties instatistics, the G-Brownian motion {Bt: t≥0}, which is concisely speaking is acontinuous process having stationary and indep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连续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包括混沌系统的自同步和不同混沌系统之间的异结构同步问题。混沌同步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保密通信领域。目前,关于混沌同步已提出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方法主要考虑了如何实现混沌同步,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混沌同步的性能。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了常见混沌系统的自同步及异结构同步问题,然后将
醛酮类化合物是环境空气中的一类重要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既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其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也会存在不利影响,目前醛酮类化合物已成为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于2019年8月4—18日在成都平原城市群8城市同时开展醛酮类化合物外场观测,综合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15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生成机制和来源,并进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和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两类典型的人工合成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中。研究表明,PAEs和OPEs普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毒性效应,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威胁人类健康,其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迁移转化以及生态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可通过化学螯合或极性作用等方式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城市河流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长期汇入,导致外源性DOM和重金属大量输入,造成DOM和重金属的性质与赋存特征复杂化。重金属因其高毒性、持久性、生物有效性、易与DOM络合形成复合污染物而成为环境治理的难题,严重威胁城市生态环
石化废水是一类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难生化处理的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其经过生化处理的二级出水COD值一般高于《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中60 mg/L的限值,因此在排放标准和生化性有限的双重压力下,石化污水厂大多建成了以臭氧催化氧化为核心处理技术的深度处理单元。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石化废水毒性对微生物的抑制和胁迫作用,二级生化出水中往往携带大量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