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观摩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视频、声音及其他符号资源正不断地应用于交际。因此,人们的交际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综合利用各种符号资源传达意义。交际中的多模态性逐渐受到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关注静态语篇,如报纸、广告、漫画等,还关注动态语篇,如宣传片、发布会、演讲等。基于前人对动态语篇的研究,且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使教学中的多模态化日益显著,本文试图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课堂中。本论文运用韩礼德(M.A.K.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社会符号学和元功能理论以及克瑞斯(Gunther Kress)和勒文(Theo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课中的七节听说课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提出如下三个问题:1.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的结构特征是什么?2.各模态资源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中的使用频率如何?3.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中各模态资源如何搭配以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多模态标注工具ELAN对七节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中的模态资源进行标注,并用Excel对数据统计整理,以期能够客观地回答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是具有多模态性的动态语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语言、手势、目光、表情、PPT等符号资源。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观摩课分为六个教学阶段:开始→导入→听力理解→口语练习→总结以及作业布置→结束。听力理解和口语练习阶段中的模态种类最为丰富。导入和总结及作业布置阶段的模态种类涉及相对较少,开始和结束阶段的模态使用是最少的。2.口语作为主要模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韵律中语调的变化来辅助表达。语调中降调的使用频率最高,之后依次是升调,升-降调以及降-升调。教师使用节奏型和指示型手势较多,其主要用于强调重点信息以及吸引学生注意,而图式型和隐喻型手势,则用于知识讲解以及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PPT中包含的内容,如视觉文字、图文组合、嵌入视频、图片等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至关重要。其中图文组合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视觉文字。嵌入视频/音频作为听力的材料对听说课是不可缺少的。3.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各模态之间的搭配实现再现、互动以及构图意义。教师通过叙事过程,用指示型手势和目光产生的向量来实现再现意义;教师通过接触、社会距离以及视角,用目光,身势的变化以及PPT图片实现互动意义;调用PPT课件中元素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的来实现构图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模态的使用贯穿各个教学阶段,且模态使用频率的高低与模态使用种类的多少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息息相关。2.同一模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模态选择。3.为实现教师话语意义,需要各模态资源在传达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其他文献
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地方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职能,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地方高水平大学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地方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存在路径依赖,仍按传统理念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因此,探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培养具有探究
《雌性男人》是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乔安娜·拉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四个来自不同时空的女性的相遇经历,构建了交织的多时空背景,使原本的性别概念和女性气质受到挑战。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们大多从传统乌托邦视角和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作品,此外,鲜少在多时空背景下研究小说中的性别身份话题,不能全面地体现小说中的当代女性主义思想。论文选取《雌性男人》为研究文本,立足露西·萨基森的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力求通过对
西汉时期的北边政治军事形势,是随着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中,汉匈双方因不同的内部、外部环境而不断改变战略,从而对西汉北边形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汉匈关系的互动过程为线索,对西汉北边形势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作进一步的探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中原经历秦末战乱,急需休养生息。北部匈奴趁势崛起,不断兼并四周部落,实力强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经历平城之围的惨
干旱作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造成巨大损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硅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外源硅的施用可以影响气孔导度,改变蒸腾速率,改善植物水分状况;通过调节气孔动力学、合成光合色素,促进光化学反应,从而改善光合作用;此外硅可通过渗透调节以平衡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调节抗氧化防御系统,减轻植物在干旱胁迫中的氧化损伤。总结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E·M·福斯特一生共创作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发表于1907年的《最漫长的旅程》并非是其最受关注的作品,但却是作者本人最喜欢的一部。该书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文本叙述中融入了大量充满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以浪漫、自由、原始的非理性状态观照现代工业文明压抑、混乱、颠倒的理性异化造成的人性残缺和精神虚无。20世纪60年代,以诺斯洛普·弗莱为代表的原型批评理论渐成体系,广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要求中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要与中国以外的世界有效沟通,作为重要交流媒介之一的“中国英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英语变体,这一客观存在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但是,“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而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目前很少见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被Kachru列在“扩展圈”的“中国
孟荀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该问题包括孟子和荀子的关系、孟学和荀学的关系、孟学史和荀学史的关系三个方面,涉及儒家世界观、修养论、教化论等问题。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排荀运动”就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考察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进而了解孟荀关系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儒学思想史的中心议题,展望儒学思想的发展方向。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896到1918是“申孟排荀”期,1918到192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写作了数量丰富的尺牍,且写作时间长、来往对象涉及当时许多重要人物。以往对朱熹的研究多将注意力放在其教育与学术思想方面,且世人提起朱熹时第一印象总逃不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刻板印象。而从尺牍这一兼具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两大功能的文体出发,有利于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朱熹形象。本文以朱熹尺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文本细读,首先就尺牍的概况进行梳理,并对其尺牍的书
安吉拉·默克罗比,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理论家和批评家之一,她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化、艺术、时尚等诸多领域。在这一广泛的关切范围内,女性亚文化研究是默克罗比学术研究的起点。她主张关注亚文化中的性别差异,尽一切可能去探查女性亚文化群体的真实文化体验,展现社会重重规范下被压抑的女性诉求。女性亚文化研究作为默克罗比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认识和把握默克罗比的整体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癫痫发作检测及睡眠不同阶段分期主要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的脑电图(Eletroencephalogram,EEG)采取视觉检测来完成,其中,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细胞快速放电而导致的极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时患者的大脑内部会发生短暂性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肢体不受控制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癫痫发作对于癫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