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能在世界电子产业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令人佩服和值得学习的。它鼓舞了新兴国家对经济工业化的信心和期望。当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踢出联邦而宣布独立时,面临艰难的困境,新加坡转劣为优,富有创新地选择了跟当时流行的反殖民,求自主,贸易保护主义背道而驰的吸引外资政策,用三十年的时间创下了把国家经济从第三世界带到第一世界的盛举。新加坡电子产业在这经济历程里扮演了关键角色,其扩张于1996年达到了巅峰。当年的电子制造业,雇佣了整个制造业的34.9%的劳动力,其产值占整个制造业的50.8%,而到了2007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下降至22.84%和29.46%。政府设法激励研发投资致力重建优势,但本土电子企业比数稀少,主要参与者是移植的外来企业,它们的流动性强,可以随意迁移。本文旨在研讨重建产业优势的有效措施,对新加坡电子产业的发展和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世界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各产业的主角,包括企业个体和区域经济个体,的策略演变和优劣势的变数,进行客观的比较与研究。本文的结论是:新加坡的研发推广政策是正确、必需和及时的,它有效地保持了新加坡电子产业的生命力,然而未能减小其易损性。四维分析模型指出新加坡经济知识化发展现况的三个弱点(知识建立,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一个优点(知识获取)。世界电子产业的变迁沉浮中隐藏着无限生机,人力与财力资源投入的硬力量已不再有太大的效益,而创新精神已成为左右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矛盾的是这种文化可能正在受作为新加坡发展成功要素之一的条理模型制度的摧残。解决之道是寻找刚柔相济,阴阳相会,万象乃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