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地理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本文从查阅区域认知素养的相关文献着手,概述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在当前的研究现状,界定了区域认知素养的相关概念,将区域认知素养分为区域认知知识和区域认知方法两个方面。在探究了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相关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了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3》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案例,分析了区域认知素养在教材案例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选取了重庆市清华中学部分学生和地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校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原因。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并撰写了区域地理中具体案例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检验材料。研究表明,区域认知素养在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3》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区域认知知识,如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的差异与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涵盖了读图分析法、区域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区域比较法等区域认知的方法,树立了学生区域空间观、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对重庆市清华中学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认为该校学生在区域认知素养方面的主要问题如下:(1)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一般;(2)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区域的定位能力不足;(3)区域分析方法不熟练;(4)由于区域地理的案例大多远离生活,学生缺乏实际感受,不能从多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的对策;(5)使用地图频率较低,区域地理学习的习惯较差等。通过对该校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该校教师在区域认知培养上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2)客观上教师缺少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系统学习;(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区域分析方法的指导还不够,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落实不到位等。本文认为,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能够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本文对该校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提出了相关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构建区域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训练学生读图析图,培养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运用区域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学习评价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教师在个人能力提升上,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区域认知的理解;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地理课堂内容的设计,重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渗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撰写了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检验材料。以认知区域自然条件、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运用区域认知方法,提高了获取信息、区域定位、综合分析的能力,树立了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由于研究时间及水平的有限,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设计上还不够全面,研究样本有限,会导致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本文撰写的教学设计仅进行过一次实践,还有待于多次实践的检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热淋汤内服及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90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分别采用热淋汤内服合坐浴、热淋汤内服、坦洛新缓释片治
文章基于岩石力学及分形统计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扩容构造控矿机制及其在福建马坑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指出马坑铁矿床成矿过程与构造变形作用造成的扩容机制密
<正> 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这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重视言行的示范性。这当然是对的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全球化的拓新。通过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分阶段描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
幼儿园创造条件吸引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在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下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才会与时俱进,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
报纸
当我们仰望高山却没有能力攀登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也许我们会发现一片蔚蓝的海洋;当我们想走进森林却没有寻找到道路时,我们不妨环视一下周围,也许会发现广袤的草原;当我们苦苦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