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地理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本文从查阅区域认知素养的相关文献着手,概述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在当前的研究现状,界定了区域认知素养的相关概念,将区域认知素养分为区域认知知识和区域认知方法两个方面。在探究了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相关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了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3》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案例,分析了区域认知素养在教材案例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选取了重庆市清华中学部分学生和地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校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原因。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并撰写了区域地理中具体案例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检验材料。研究表明,区域认知素养在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3》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区域认知知识,如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的差异与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涵盖了读图分析法、区域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区域比较法等区域认知的方法,树立了学生区域空间观、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对重庆市清华中学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认为该校学生在区域认知素养方面的主要问题如下:(1)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一般;(2)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区域的定位能力不足;(3)区域分析方法不熟练;(4)由于区域地理的案例大多远离生活,学生缺乏实际感受,不能从多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的对策;(5)使用地图频率较低,区域地理学习的习惯较差等。通过对该校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该校教师在区域认知培养上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2)客观上教师缺少对区域认知素养的系统学习;(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区域分析方法的指导还不够,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落实不到位等。本文认为,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能够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本文对该校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提出了相关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构建区域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训练学生读图析图,培养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运用区域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学习评价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教师在个人能力提升上,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区域认知的理解;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地理课堂内容的设计,重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渗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撰写了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检验材料。以认知区域自然条件、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运用区域认知方法,提高了获取信息、区域定位、综合分析的能力,树立了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由于研究时间及水平的有限,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设计上还不够全面,研究样本有限,会导致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本文撰写的教学设计仅进行过一次实践,还有待于多次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