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男权制早已成为历史,但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及与男权制相伴生的社会适应机制却依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现实存在。针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横行,女性主义者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其中,女性的存在与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女性的言说欲望一直是女性文化聚焦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本文例举了两部具有一定影响关系和相似性的电影,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和中国影片《恋爱中的宝贝》,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视角,通过对比分析,就影片主题、人物形象、电影叙事三方面实证二者发生的文本变异,并结合中国90年代以来大众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形象与性别叙事特征,透视90年代以后特殊的中国转型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对中国女性电影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解析这种滋长于男权文化之上的电影文本是如何通过对女性主体性的占有、女性个人话语的改写与挪用来为充满着矛盾与困境的转型社会服役。探讨女性如何建立尊重女性意志、符合女性本真并有助于两性和谐对话秩序的影视话语,从而消除影视叙事中女性的异化和奴化,求索回归女性主体的必要途径。
本文主要从四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简略介绍西方后现代哲学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梳理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和中国女性电影创作实践的不同演进特征基础上,理清“女性主义电影”和“女性电影”两个概念的含义与范畴。
第二部分:以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为范本,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角度,对影片的情节主题、女性形象、电影叙事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作为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电影,所具有的独特话语机制和鲜明的女性主义主题特征。
第三部分:选取受到《天使爱美丽》创作影响的中国电影《恋爱中的宝贝》为范本,从变异学角度,通过平行对比的方法,揭示后者较前者在情节主题、女性形象、电影叙事三方面的变异。《恋爱从的宝贝》从力求挖掘当下被忽视的女性隐秘世界,嬗变为对女性精神进行误读与歼灭之作,最终变异为与《天使爱美丽》貌合神离的作品。
第四部分:将《恋爱中的宝贝》纳入到当下中国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转型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深刻影响,揭示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存在女性意识表现不足,女性主义批判力度减弱的深层社会原因,为中国女性电影创作如何积极应对消费文化冲击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