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安徽省省长专项基金“无公害蔬菜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推广”项目(y47),力求在分析安徽省和县蔬菜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组织水平的基础上,明确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组织结构、主要害虫及其天敌优势种动态,为豇豆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根据。1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寄生及中性类节肢动物亚群落,以调查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运用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各群落的结构组成。2006年秋季豇豆田共查得节肢动物67种,分属于49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9055,其中优势种是烟粉虱和豆蚜;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853;优势种天敌主要主要为蜘蛛类、草蛉类和瓢虫类。2007年春季豇豆田共查得节肢动物66种,分属于49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7784,其中优势种是豆蚜和烟粉虱: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1773;优势种捕食主要为蜘蛛类、草蛉类和瓢虫类。两年豇豆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的数值分析表明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在数值分析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二者两年结果相同。2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年的豇豆田的各群落的各项指标出现波动。多样性作为群落状况的综合反映,2006年秋季豇豆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2007年春季豇豆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高-低-高;植食类亚群落与总群落变化趋势相似:捕食类亚群落则始终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3以通径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秋季与2007年春季两季的豇豆田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与其它生态指标之间的关系表明:2006年秋季与2007年春季两季的豇豆田总群落均匀度指数J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密切,除直接作用外,丰富度R、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优势度D均通过其对多样性发生影响;2006年秋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个体数N起作用的,2007年春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均匀度指数J起作用的;两年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均通过物种数S起作用。4对两年不同时期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果:2006年秋季聚类距离D=0.94时可基本满足实际情况,总群落可聚为4类;D=0.93时,植食类亚群落可分为5类;D=0.89时,捕食类亚群落可分为4类。2007年春季豇豆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聚类结果是:当聚类距离D=0.952时,总群落可聚为4类;D=0.913时,捕食类亚群落可分为5类。两季豇豆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聚类结果反映了群落状况的季节差异,聚类交替现象反映了群落结构在较长的时间内的复杂性。最优分割结果将2006年豇豆节肢动物群落分割为四段:7.7,7.14~7.21,7.28~8.4,8.11~8.25;2007年豇豆节肢动物群落也分割为六段:4.30~5.14,5.21,5.28~6.4,6.11~6.25,7.2,7.9.5对两年不同时期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主成分分析及排序得出结果:2006年秋季豇豆节肢动物3种类型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78.14%、79.40%和64.78%。群落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J)、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2007年春季豇豆节肢动物3种类型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88.56%、81.41%和87.36%。群落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6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对主要害虫烟粉虱数量及其天敌数量关联度进行分析。2006年秋季、2007年春季两季豇豆田生态系统天敌亚群落中,三突花蟹蛛、八斑球腹蛛数量占优势,为群落的优势种天敌。7从时间上对烟粉虱与天敌种群的生态位情况进行分析,表明2006年秋季粽管巢蛛、肖蛸蛛、龟纹瓢虫、小花蝽在时间上与烟粉虱有较高的重叠。2007年春季八斑球腹蛛、小花蝽、粽管巢蛛、球蛛在时间上与烟粉虱有较高的重叠。
其他文献
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是种子植物实现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花粉是极有代表性的顶端生长的细胞之一。细胞顶端生长的调控是微丝骨架和Ca~(2+)等参与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作为具有顶端生长特征的花粉管已成为研究Ca~(2+)信号与植物细胞骨架的典型材料。本文以玉米花粉为材料,研究了低能Ar~+注入对其萌发活性、花粉内的微丝结构、以及胞内Ca~(2+)浓度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花粉极性形成,花粉萌发及花粉
黑腹果蝇种组隶属于果蝇属(Drosophila genus)、水果蝇亚属(Sophophora subgenus),至少包括180余种,按形态特征归为12个种亚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基于形态学,地理生物学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其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超过一千万人口的感染并导致约三百万人口的死亡。随着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
小麦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干旱对小麦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壳聚糖是几丁质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氨基多糖,作为高效绿色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几年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以苗期的小麦为实验对象,采用辐照降解后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浸种并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观测低聚壳聚糖对小麦幼苗抗旱的生理作用。结果表明:1.选用两种苗期抗旱性不同的小麦,皖46号小麦(抗旱性较弱)和旱选10号(抗旱性
Nnat是一个脑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被选择性地表达。该基因的全长cDNA最初在小鼠胎脑中被克隆,随后又克隆了人Nnat基因的全序列。人Nnat基因全长3973bp,含有三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菁(Sesbania cannabina)根瘤中分离得到48株根瘤菌,在对其进行回接实验后,采用数值分类、BOXAIR-PCR、16S rDNAPCR-RFLP、16S rDNA和GSⅡ序列分析方法对
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作用,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可逆的磷酸化调节着细胞信号传导、分化、生长、凋亡等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