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两次和反复烟熏合并冷空气刺激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bg)对 COPD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肺小血管、肺泡等的病理改变特点及银杏叶提取物对这些改变的干预作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COPD大鼠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银杏叶提取物早期干预组(C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后期干预组(D组)四组,B、C、D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烟熏、冷空气刺激复合方法制作COPD动物模型,共4周。C、D组分别在1~14d、29~42d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于第43d抽取A、B、C、D四组大鼠肺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并摘取右侧靠进肺门的肺组织,经HE染色后,显微镜下(×40)观察各组肺组织有无肺泡融合、炎症细胞浸润,各组肺小血管有无平滑肌增生及血管壁增厚。 结果:B、C、D三组肺组织病理观察具有COPD特征性改变,可见肺泡腔扩大,肺泡壁断裂融合形成肺泡气肿,有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增生、气道壁有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抑制这些改变:与A、C、D组相比,B组肺泡大量融合,有肺大泡形成,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减少,平均肺泡面积增大(P<0.01),C组肺泡数多与D组(P<0.01),平均肺泡面积小于D组(P<0.01),但平均肺泡数少与A组,平均肺泡面积大与A组(P<0.01);与A组比,C、D组小血管平滑肌有一定增生(P<0.01),但不如B组增生明显(P<0.01),C、D组比较无差别(P>0.05);与 A组比,C、D组小血管壁有一定增生(P<0.01),但不如B组明显(P<0.01),D组增生大与C组(P<0.05);B、C、D三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C、D两组VEGF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1);C组与D组VEGF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复合因素建立COPD动物模型的方法是成功可行的;银杏叶提取物早期及后期干预对COPD大鼠 VEGF的表达均具有抑制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COPD大鼠肺血管的病理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早期干预效果优与后期干预,提示银杏叶提取物对COPD肺血管重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进而防止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抑制COPD进行性发展的有效药物。这些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的,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