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百年来,杜仲皮作为中药在人们医疗保健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杜仲为单科单属单种,但从文献报道和实地调查来看,杜仲的树皮发生了显著的变异,一般可划分为光皮、浅裂、深裂、龟裂4种。本论文从组织结构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角度,对杜仲4种类型的树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为杜仲种内的分类研究和杜仲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制作了光皮、浅裂、深裂、龟裂4种不同类型树皮的永久石蜡切片,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浅裂、深裂、龟裂3种类型之间差异不大,光皮型与其余3种类型存在差异。其差异首先表现在木栓层结构上:光皮型杜仲的周皮明显比其余3种类型树皮薄,木栓层层数少;浅裂、深裂、龟裂这些糙皮型杜仲的周皮很厚,由旧有的木栓层和新形成的木栓层以及两层中间被挤压的皮层等颓废组织组成。另外,光皮型杜仲在栓内层分布有较少的,质地紧密的石细胞群;而糙皮型杜仲在栓内层分布有很多石细胞群,其构造粗糙,质地疏松。 光皮型杜仲的周皮与糙皮型有不同的形成路径。光皮型杜仲新的木栓层形成后,旧有的木栓层就脱落掉,周皮始终只由新的木栓层构成;糙皮型杜仲在新的木栓层形成的同时,旧有的木栓层会产生积累。周皮由新木栓层、旧木栓层以及新旧木栓层之间被挤压的皮层等颓废组织组成。初步推测,杜仲树皮的变异是由遗传水平上的变化引起的。 建立了杜仲树皮中绿原酸、桃叶珊瑚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的HPLC测定方法。对全国各地杜仲主产区的不同类型杜仲树皮中这5种药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和差异性分析。五种化学成分在4种树皮类型的含量趋势是:光皮>浅裂>深裂>龟裂,而京尼平苷酸在4种树皮类型的的含量梯度最明显,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变化最小。 具体统计学差异是,桃叶珊瑚苷:光皮与浅裂的含量没有差异,深裂与龟裂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光皮、浅裂与深裂、龟裂之间差异极显著。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光皮、浅裂、深裂3者之间含量没有差异,但这3种树皮类型与龟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京尼平苷酸:光皮与其他3种树皮类型的含量差异极显著,浅裂与其他3种树皮类型差异极显著,而龟裂与深裂之间的含量没有差异。京尼平苷:4种树皮类型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绿原酸的含量随树皮类型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其中光皮型含量最高,浅裂型次之,深裂型最低,光皮型与深裂型能相差几十倍。 从所采集样品的实验结果看,枝皮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比较高,能与光皮相当;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很低;未检测出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炮制后的杜仲,只检测出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而且含量很低;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都未检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