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Peer-To-Peer Lending)网络借贷走进中国已有十年左右,期间经历了各网贷平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到后来的问题平台接连倒闭,行业监管政策出台,直至目前的平稳发展;对违约信用风险的研究一直是该行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目前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由最早的物理学逐渐扩展到人类社会学、生物学、金融学等诸多行业和领域,成为近年来各交叉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利用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研究银行间借贷信用风险传染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结合P2P网络借贷自身的特点,利用生成函数、随机网络动态演化理论和方法,建立了P2P借贷网络演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P2P借贷网络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基于节点删除和增加同时存在的借贷网络演化模型。在借贷网络随时间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呈现幂律尾部特征,即:大部分的借贷参与者具有较少的借贷次数,一小部分借贷参与者有较多的借贷次数。2、分析了P2P平台内部借贷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本文根据复杂网络的相关测度,从节点度分布、节点相关聚类系数、网络密度等维度分析借贷网络的相关统计特征量,并结合人人贷平台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网络节点度分布的幂律特征并没有明显变化,网络密度逐渐下降并最终演变为稀疏网络,网络中绝大多数节点的聚类系数为0。3、考查了借贷网络结构特征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本文采用概率生成函数的方法分析了易感染节点簇的形成和规模,理论结果认为易感染节点簇的大小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簇的规模大于该临界值时,存在发生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当簇的规模小于该值时,只存在引发局部违约风险传染。最后我们通过人人贷信用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借贷网络内部信用违约传播性主要来自于既是投资者又是借款者的节点,此类节点数量所占比例随网络规模增长而减小,不构成引发系统违约风险的条件。同时,网络中违约节点数量随网络规模增长而增加,占比也逐渐变大;原因在于网络中节点的平均信用质量逐渐下降,即:借款人自身的信用分数越来越低,导致其偿还债务能力降低,逾期次数增加,还款表现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