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多样的岩溶地貌和景观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其中一些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岩溶地貌与景观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国家公园或地质公园。从与国内外各类岩溶地区的对比来看,云南丘北普者黑岩溶峰林湖泊地貌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研究普者黑地区的岩溶地貌的单体特征和地貌组合景观,总结出普者黑岩溶地貌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从而为以后该地区地质地貌的深入细致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普者黑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意见,为该地区旅游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共分为五章,共5万余字,包括插图33幅,表格16个,照片17张。论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岩溶研究的历程,从中国南方岩溶区整个大区域的地质背景出发,以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岩溶地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野外勘探和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岩溶区的地学背景和研究区的地质条件,阐述了普者黑岩溶地貌的单体特征和分布规律,总结了普者黑独特的岩溶地貌组合形态特征和地下水对其岩溶地貌的塑造,并深入论述了普者黑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发育历史、演化模式与地质成因。最后以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普者黑公园旅游容量和客源市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了普者黑公园的开发模式和原则,以及保护其旅游地质资源的相关措施。最后是全文的结论。本研究以野外调查为主要手段,在对前人地质勘查、研究资料和科研组野外踏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成果,并应用地质学、地貌学、岩溶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与桂林、石林等地的对比研究方法,对普者黑岩溶地貌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为:(1)目前所查资料中还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系统地对丘北普者黑岩溶地貌进行过研究,本文首次专门对其岩溶地貌的形成和特征作了较深入的宏观研究;(2)本文采用了对比方法将国内外部分著名岩溶发育区的岩溶地貌与普者黑的岩溶地貌从岩溶形成时代到地貌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3)针对普者黑独特的岩溶地貌组合,全面分析了其形态和类型特征,并首次总结了其分布规律;(4)采用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讨论了普者黑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育历史;(5)首次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旅游学的方法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结合,提出了适合普者黑公园岩溶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