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粹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它往往出现在社会转型期或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时期。放眼当今世界,民粹主义始终有肥沃的土壤,它活跃在世界各个地区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影响着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追根溯源,民粹主义最早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是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孕育了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作为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者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首批传播者——民粹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了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俄国革命的先河。俄国民粹主义在其长达约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经过诸多发展阶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表现形态及其倾向派别,但其理论内核始终一致。列宁是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登上俄国论坛的,正值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展、工人运动蓬勃展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时期。而此时,民粹主义却企图仍然依靠农民和农村村社,通过特有的劳动组合,实现社会主义,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捍卫者与真理追求者的列宁,必然对当时在社会舆论界占主要地位的改革派民粹主义,对其经济观、政治观、社会观、文化观、革命观等展开激烈的批判。到了 20世纪初,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对俄国国情的重新认识,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认民粹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是正确的”。传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依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民粹主义的认识与评价不同,随着民粹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再到殊途同归的变化过程。究其对俄国民粹主义认识变化的原因,是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列宁通过认真学习俄国民粹主义著作、与民粹主义思想家深入交流从而加深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认识;是列宁广泛调研、深入研究,以科学的数据作为指导深化对俄国国情的认识;是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辩证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吸取俄国民粹主义的精粹导致的。当代,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已直接影响到世界的民主政治和全球化进程,甚至影响到全球政治的格局。考察当代世界民粹主义现象、特征及产生根源,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民粹主义曾在中国政治中产生过广泛而正面的影响。但如今中国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加深或激化,民粹主义复兴,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主义建设。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使其成为民粹主义的重要助推力,网络自发性、隐匿性、互动性、扩散性的特征导致了大量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表达,民粹主义借助舆情事件在网络上发声并引发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民粹主义反映了社会底层及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在净化政治环境、推动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针对底层民众利益诉求中反映的社会矛盾与现实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与办法,既有助于消除民粹主义的负面效应,又有助于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厘清民粹主义与俄国民粹主义的概念特征、分析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过程,研究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认识的变化,考察当代世界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源,对辩证对待当前中国民粹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