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patch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贴附式可充电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Smartpacth,进行心房颤动(AF)消融术后心电监测,定期长时程随访,探究该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AF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到普陀区中心医院首次行AF消融手术的52例患者,在术后第1、6、12、26周分别按期佩戴使用Smartpacth进行7天的心律监测。结果52例患者中共检测出29例(55.8%)早期复发。术后第26周复发4例(7.7%)。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是术后第26周复发的预测因子(P=0.0344,OR 13.00)。McNemar检验发现术后第12周与第26周的一致性高(KAPPA 0.8785,P=0.3173)。结论高血压是术后第26周复发的预测因子;术后第12、26周的复发率一致性高。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AP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及建立AP的早期风险评估模型。2.分析肥胖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且入院24小时内基本信息及检查结果完整的AP患者305例,非SAP组261例,SAP组44例。比较非SAP组与SAP组间研究指标,纳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
目的高脂饮食可诱发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脂饮食导致的肠道脱氧胆酸(DCA)水平增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明了。近来研究发现,促炎性巨噬细胞(M1型)在高脂饮食诱发的肠炎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高脱氧胆酸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参与高脂饮食相关肠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第一部分方法DCA作为次级胆汁酸,主要由肠道特定细菌(多为革兰氏阳性菌)代
研究背景和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同时也被认为是不良心血管预后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危险因素。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隆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慢性自发性胃肠道炎症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一系列相关症状。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肠道菌群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过度炎症引起的疾病,与基因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己成为影响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COPD已经成为全球前三大死亡病因之一。COPD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治疗目前主要以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为主,其中抑制气道炎症是COPD关键性治疗手段。近年来,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常使用糖皮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的外源性刺激或免疫调节功能缺陷促使B细胞过度活化从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如血管、肾脏、皮肤、神经等处造成体内多数脏器受损。SLE作为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探究其发病机制是有效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B细胞的活化及抗体的产生离不开T细胞的协助和参与,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指标等)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一扩张型心肌病患儿Snf2相关的CBP激活蛋白(snf2-relate CBP activator protein,SRCAP)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五年间来我院住院及门诊特发性DCM患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位于血管壁的中层,其主要功能是收缩,且增殖速率极低。VSMCs的异常增殖和迁移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探究影响VSMCs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炎症因子表达上调,且增加的炎症因子通过改变细胞功能调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位置,脂肪的堆积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内皮细胞过表达黏附分子,单核细胞被招募到内皮细胞表面,并逐渐迁移进入内膜下,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微环境中的细胞形态,血流方式等均发生改变,所产生的的复杂机械信号通过内皮细胞转化成生物信号,反过来对细胞的生长、形态、功能等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外界机械信号对血管内皮细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PI3K家族中的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对蛋白质和脂质生物合成,细胞周期进程,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衰老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肺是人体中暴露于环境中的最大器官,其在执行呼吸功能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不过如果外界的刺激过于频繁,那么肺很有可能会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之中,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