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其人民所作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世界了解中国最新国情和发展动态最权威的来源。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肩负着向国外受众传递中国国内声音,让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政策、和文化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是否能准确地理解我国的国内政策,还直接反映出我国整体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21世纪开始,虽然已有学者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但大部分是从经验层面就某一个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就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困难之处提出解决方案,没有任何理论支撑。本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是否如实反映了中国国情、是否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是否尊重原文框架直接影响到各国对我国真实情况的了解。从这点来说,建构主义翻译观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视角。建构主义翻译观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是建立在对以往中国翻译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基础上的一种更合理的译学研究范式。根据建构主义翻译观,文本的意义不是自存自在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人们只能在人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完善对它的理解与解释。在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让译本同时满足三个方面的翻译原则:1)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2)具有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3)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具体到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熟悉中国国情,正确理解原文以保证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其次要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以符合理解的合理性及解释的普遍有效性。再者要尊重文本,再现原文语体风格以尊重原文文本的定向性,保证交际功能的最大化。本文正是以吕俊教授的建构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原则为基础,以21世纪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建构主义翻译观在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的体现,旨在构建出符合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又能如实反映中国国情的高质量英译文本。对于一些不尽人意的翻译,笔者从建构主义翻译观三大原则出发,冒昧地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建构主义翻译观是指导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较佳理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根据这三个方面的有效性要求建构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大大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