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加快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中国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支撑地位日益凸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国亟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双重背景下,系统研究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索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其次采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和私人信贷占比等指标,对当前中国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及统计性分析;运用随机前沿函数SFA的扩展方法度量中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从统计上描述两者关系;最后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及各个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在理论研究中,基于金融功能论的主要思想,本文将金融发展纳入熊彼特增长模型框架,并利用数理推导的方法探索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模型表明,金融发展通过缓解技术升级投资项目的融资约束,提升了该类项目内生的成功概率,并促进资本优先流向发展前景更大的产业,从而从促进技术进步和优化资本配置两个方面,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论文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推导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金融效率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金融规模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明显。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其他变量中,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将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国际贸易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不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二,金融发展加快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但这种促进效应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这种促进效应趋近于0。在完全信贷环境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等于外生技术进步速度,不再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之一在于促进了经济体的技术进步。金融发展对国际技术外溢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低于某一门槛值时,FDI和国际贸易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将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当金融发展高于某一门槛值时,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另外,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影响创新能力建设的其他变量中,研发人员的贡献显著为正。研发经费投入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国际贸易显著促进了地区创新产出增长、FDI的流入显著抑制了地区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专业化和对地区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第四,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之二在于优化经济体的资本配置状况。利用Wurgler(2000)提出的行业投资反应系数法对当前中国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度量,结论发现我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另外,国有企业份额占比和FDI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政府干预的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第五,将金融发展区分为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演变路径中,还是在对技术外溢效应、创新能力建设及资本配置效应的作用路径中,金融效率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大于金融规模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