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进行了分类和整理,梳理出属于“对玉”形制的玉器,将其归纳为玉璜、对玉佩、玉觿和玉冲牙、玉符节、玉卯以及对玉饰六大类,并通过对原始人类思维意识方式的研究,逐层分析“对玉”的起源问题。本文采用考古学、器物学、人类学和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和著作进行分析,用以揭示“对玉”这种玉器组合形制产生的根源及其文化内涵。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社会原始人类的精神思想方面入手,着重研究分析了史前人类的原始意识及原始审美两方面。一方面,原始意识是史前社会产生后衍生的人类思维模式,原始意识中巫术和图腾是原始人类社会性、集体性的意识的表现。可以说,原始意识中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图腾贯穿中国史前社会,并影响了史前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各方面,直接反映了原始人类的宗教崇拜和祖先信仰。这种崇拜和信仰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对社会生产生活如陶器、青铜器、绘画等的创造和制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氛围下,“对玉”中的玉器在其雕琢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影响,如玉器的纹饰、造型等都与信仰以及精神崇拜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人类自诞生之初就处于大自然的环境中,所看到的事物和所学习的知识皆来源于大自然,在此基础上人类的审美观点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的影响。大自然中大部分事物的外形或皮毛、叶子脉络和纹饰等呈现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学,而原始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日常接触中,受到了大自然影响,由此产生了对称美观点。至春秋战国时期,对称美被诸子百家吸纳融合于各家自身的学派观点中,由此演变成和谐的审美观点。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对玉”形制的产生与对称美有着根本的联系,并受到了和谐审美的影响。而受原始审美意识影响的“对玉”形制,则反过来对原始意识中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图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