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到异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翻译主张在我国翻译研究中占重要的地位,他对翻译的独特理解和超前的认识是中国近代译学史上最可宝贵的财富。特别是目前对翻译新视角的研究,把翻译与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也使得更多的学者放眼于我国译学史中的丰富资源,期待对翻译学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于是鲁迅作为中国首先提出“归化”、“保留洋气”的翻译家,加上他所处年代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近年来西方翻译从后殖民视角对“归化”、“异化”翻译以及“文化霸权”学说的论述,在这一时期对鲁迅的翻译主张的解读自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鲁迅翻译主张的研究并非新课题,且对鲁迅翻译思想的认识也渐趋一致,因此对鲁迅翻译思想的研究既有挑战性,又有它不可估量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鲁迅在翻译策略上的转型入手,利用后殖民视角中的“归化”、“异化”、“翻译政治”的概念,借助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理论以及后殖民翻译理论,探讨鲁迅从归化到异化的转型,揭示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政治对翻译文本的控制。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翻译政治的视角来阐述鲁迅的翻译思想,克服以往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局限于“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技巧的争论。把对“什么是好的翻译”的论述从无结果的技巧之争转向对控制翻译实践的理论的建构,建设正确的翻译批评模式、态度和认识。 二、为对鲁迅翻译思想的讨论提供更大的篇幅和时间,克服小论文对此讨论的限制。对鲁迅翻译思想的讨论有很多,但大多数是另一个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使是有专门对鲁迅翻译的讨论,也碍于篇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理解。 三、鲁迅的翻译已被公认为“直译”的代表,或在中国首先体现“异化”的概念。很少人注意到鲁迅早期的翻译实践。事实上,鲁迅早期的翻译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例子,只不过他的归化翻译只占他的翻译生涯的一小段时间,归化译作数目不多,加上他本人对自己早期翻译的否认,使后人对其归化翻译持忽略不计的态度。然而,所有的变化后面都会隐含着某种意义,持发展的眼光看待鲁迅的翻译思想能更大程度上帮助了解他后来的选择,也更能摸清影响翻From Domestieation to Foreignization 译策略的非文学因素。四、鲁迅从归化向异化的转型是时代的产物,这种个体的偶然性实际上是多元系 统中发展的必然趋向。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所不同的仅是文学家对政治气 候的敏感程度而已。可见,翻译的政治影响着翻译的运作,因此,翻译批评 应该基于对翻译政治的正确了解才能洞察翻译的真实面目。 综上所述,本文对鲁迅翻译的研究企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鲁迅的翻译思想,为对翻译与文化、社会的复杂关系的讨论做新的补充。
其他文献
直线检测是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Hough变换直线检测算法,通过考察边缘点所在的局部连通域,将原始二值边缘图像分割为一系列单元段,利用PC
基于车辆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提出了引入RFID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的车辆管理模式和手段,设计一套既能有效实现车辆日常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又能有效监控车辆进出公司的车辆管理系统
信息化办公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信息化办公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文章主要分析了个人信息化办公的安全隐患,并制定了个人信息化办
本文采用西方修辞学中叙述修辞的手法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做了相关分析,以2011年11月上海火灾的新闻发布会为例,对其进行场景、角色、叙事者、事件、观众、时间关系、因果
面临板栗生产的快速发展,研究和推广板栗的保鲜贮藏方法和深度加工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板栗剥壳去衣的方法、果肉褐变和破碎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介绍。
<正>1.惯用句与词义扩展惯用句是日本人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形式简洁,寓意深刻含蓄,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腹が立つ"、"道草を食ぅ"、"钉をさす"等随处可见
会议
理论界流行着关于马克思与熊彼特的“二分法悖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不能继续生存是因为其经济失败”,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摧毁是因为其创新而取
对于大型的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作为连接一二次网的枢纽,其运行效果的好坏将对整个热网起重要作用,其能耗水平的高低是供热节能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计量供热在我国的全面
论述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认为:网络经济 时代必将产生网络财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大幅减少,而畜禽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逐年上升。在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