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一部人文主义的成长小说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肯·凯西(1935-2001)的《飞越疯人院》(1962年)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关于这部小说,不同时代的评论家都曾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本篇论文将从“成长小说”这个角度对肯·凯西的小说进行解读。 “成长小说”主要是讲述故事主人公成长经历的小说。在成长过程中,成长的主人公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的尝试性探索,发现生活的意义。本文开始时将对故事的主人公“耶稣”“救赎者”麦克墨菲如何对他的“学徒弟子”布朗顿先生以及整个精神病房进行精神治疗给予阐释。然后,本文将进一步论述整部小说如何符合“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主题,并成为一部具有人文精神的“成长小说”。 尽管国外不少评论家在评论肯·凯西的这部小说时,间或会用到,诸如“成长领路人”“成长旅程”这样的字眼,但将其作为一部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成长小说,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飞越疯人院》如何在内容上与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相吻合;第二部分讲述,这部小说作为“成长小说”在文体风格上有哪些独到的特色;第三部分是论述此部“成长小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抽取了沈阳师范大学05级8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并对他们的作文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其目的在于(1)通过错误分析法,揭示学习者自身的内在语言系统的发展规律。(2)以此为基础
本文拟在Grimshaw(1997)对wh移位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做出改进,并且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wh疑问词的移位进行跨语占的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优选论的框架下,解释英语中wh
在战争期间如何处理国家安全和言论自由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其在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两者的关系更成了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以公共信息委员会为例研究在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广告无处不在。然而,由于人们的需求层次不同,同时受其它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抓住消费者的心对于广告商来说显得越来越难。为了满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