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从而引发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已经严重损害了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发展的政治基础,给两国间正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中日关系陷入了自双方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本文以考察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从日本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对比、政治过程、对外战略以及民族文化等各个视角对战后靖国神社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行剖析,并结合近年来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从理论上剖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预测靖国神社问题的走向,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本文第一章主要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介绍靖国神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详细论述它与近代天皇制、国家神道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靖国神社在日本近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客观评析。第二章主要采用历史叙事的方法,从时间顺序的角度对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进行概述,对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演变做了合理的阶段划分,并对各个时期日本首相参拜行为的特点与争议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从日本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对比、政治过程、对外战略以及民族文化等各个视角,综合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各种方法,力图对战后靖国神社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行剖析。第四章主要是结合冷战后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在前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预测靖国神社问题的走向,并考察靖国神社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现阶段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途径。从整体上看,本文是按照考察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形成、发展、演变的逻辑顺序展开的,重点探讨了战后靖国神社问题的形成根源,同时结合新时期日本国内外出现一些新动态,从理论上剖析了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和意图。其中,笔者认为,战后靖国神社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日本特有的民族思想、宗教文化等因素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缘于战后日本政局持续保守化等政治因素所致。战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主要目的在于,谋求日本国内政坛右翼势力支持,巩固自己与自民党的执政基础;同时甩掉战败国的历史“包袱”,为早日实现“政治大国”的国家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