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的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活化蛋白-1(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activating protein-1,PI3K/AKT/AP-1)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表达影响,为临床中麻醉手术期间预防和减轻对单肺通气所引发的过度炎性反应提供一条新的临床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院)择期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3568岁,体重6080kg,性别不受限制),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支气管内支气管插管术。排除术前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排除内分泌相关疾病、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排除对依达拉奉既往有过敏史者;排除术前存在发热、感染等急性炎性疾病的患者。所有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均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EI组)及对照组(CG组)。两组食管癌患者在麻醉诱导中均采用咪达唑仑剂量为0.03mg·kg-1,芬太尼剂量为3μg·kg-1,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15 mg·kg-1,吸入麻醉采用8%七氟醚。EI组的患者:将依达拉奉0.5mg·kg-1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CG组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为保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所有试验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实施麻醉及同组手术医生及同组护士实施手术,且麻醉阶段用药完全相同。其中,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排除术中出现体温<35.5℃或>37.5℃的患者,排除术中存在心肺复苏等抢救情况以及术中出血大于500ml或异体输血者。两组患者在以下时间点:T0切皮前麻醉后时间点、T1单肺通气60min时间点、T2单肺通气90min时间点、T3单肺通气120min时间点、T4双肺通气后30min时间点、T5术后60min时间点从食管癌患者的中心静脉中抽取血样;两组患者在以下时间点:T0切皮前麻醉后时间点、T3单肺通气120min时间点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回收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ulmonar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食管癌患者从中心静脉中抽取的血样及回收的BALF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活化蛋白-1(AP-1)、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表达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BMI)之间组间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中的一般基本情况,包括有手术时间、术中行单肺通气的时间、麻醉时间、患者术后在PACU的时间、出血量、输液总量及尿量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T0相比,两组T1、T2、T3、T4、T5时点中心静脉血两组血浆和BALF中PI3K、p-AKT、AP-1、IL-8、TNF-α及MD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SOD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4)与CG组相比,EI组T2、T3、T4、T5时点中心静脉血血浆和BALF中PI3K、p-AKT及SOD在中心静脉血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AP-1、IL-8、TNF-α、及MDA在血样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单肺通气后,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机体会产生炎性反应。(2)依达拉奉可参与抑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机体的炎性反应。(3)P13K-AKT-AP-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依达拉奉抑制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时机体炎性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