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本文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诊断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为研究脉络,将课堂教学诊断内置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最终形成一种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的,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学科性和学段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诊断体系。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教学诊断概述。本文在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的概述时,主要是通过将诊断与评价等概念进行区分从而更加精准的界定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诊断研究的必要性,主要是阐述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遇到的困境,而通过课堂教学诊断能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的原则是:1.目标控制原则;2.学生主体原则;3.策略优选原则;4.反馈评价原则。第二部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课前教学诊断策略。思想政治课前教学诊断有助于了解学情,做好教学设计;有助于立足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教学相长,融洽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自课前教学诊断的策略主要有调查诊断策略、课前学习观察分析策略、前测策略。在思想政治课前教学诊断中应尽量客观多样,具有连续性。第三部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课中诊断策略。课中教学诊断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学生成长。课堂教学诊断的策略主要有观察诊断,师生对话诊断,当堂作业诊断。教师应具备精准的课中诊断能力,课中诊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中诊断要灵活机动,要走出只诊断不改进的怪圈。第四部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课后诊断策略,课后教学诊断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不足,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开展后续工作,有助于学生定位学习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课后教学诊断的策略有:课后作业批改诊断,课后辅导诊断,课后测试诊断。但教师在课后诊断中要注意结合前期诊断,力求精准,诊断方法力求多样,及时修正诊断,及时开展自我反省。课堂教学诊断能够提高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信通过不断努力,课堂教学诊断会在经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