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工艺及表面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简要介绍了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纳米氧化镍的基本特性、用途、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纳米氧化物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是通过纳米粉体制备过程及其表面改性的理论分析,对纳米氧化镍粉体制备和粉体表面改性做了相应的试验研究。论文首先对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物粉体的几个基本工艺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通过对沉淀反应过程中影响纳米氧化镍镍收率和产品粒径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影响纳米氧化镍镍收率和产品粒径的主次顺序,并且确定了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的较优惠的工艺条件组合;分别采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直接沉淀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镍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两种表面活性剂较优惠的改性工艺条件组合,并且对比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一)以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碳酸钠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通过沉淀反应、陈化、过滤、洗涤、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备纳米氧化镍的工艺技术路线是可行的,经试验分析及其综合反应过程中的镍收率和产品粒径,得到沉淀反应过程适宜的工艺条件组合是:反应温度50℃,沉淀剂用量1.1:1,沉淀剂浓度0.4mol/L,反应时间30min;适宜的焙烧条件是:400℃下焙烧2小时;此时镍收率在95%左右,产品粒径在15nm左右。(二)分别用硬脂酸钠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镍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纳米氧化镍粉体表面改性过程较适宜条件:1、硬脂酸钠:改性温度40℃,改性pH值为4,改性时间50min,改性剂用量6%;2、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温度50℃,改性pH值6,改性时间30min,改性剂用量8%。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道路交通网日渐完善,在软土层上建设而成的高速公路日渐增多,遇到的软基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发展现状,从施工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介绍了俄罗斯3yA-6型地震声学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突出危险判据和在平顶山八矿的试验应用情况。
目的:以秸秆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制备有机酸。方法:在秸秆汽爆法预处理的基础上,以绿色木霉为菌种进行秸秆降解发酵,对降解单糖接种放线杆菌进行二次发酵制备丁二酸。结果:第一步绿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创新行为与护理组织创新氛围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抽取本院68名妇产科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创新行为量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对其进
当前的水厂由于生产负荷的急剧增加,设备在长期高负荷运行中极易发生故障。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电气自动平台的设计原则。并且以某一水厂为例,探讨如何进行设计,希望供有关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人们越来越开始加强对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的研究.河道生态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
通过对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recombinant Mucor pusillus rennet,RMPR)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甲醇诱导体积分数1%、初始OD600nm0.5、装瓶量100mL/500mL摇瓶、诱导时间96h为发酵最
针对汽车、船舶等结构复杂部件的几何模型从CAD软件导入到CAE软件时经常产生孔、槽以及小曲面等“毛刺”,在进行有限元划分时会产生网格缝隙而不能使用MSCNastran计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