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格码的编译码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密度格码(Low Density Lattice Codes,LDLC)是一种新颖的格码,能够被有效的译码,且具有接近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容量的特性。LDLC的码字x是在n维的欧氏空间中作为对应整数信息矢量b的线性变换而直接产生的,即x=Gb。其校验矩阵H定义为H=G-1,具有稀疏的特性,从而允许其线性的迭代译码。仿真证明码长为100000的LDLC码有着距离信道容量接近0.5dB的良好差错性能。   典型LDLC的线性迭代译码方案是依据稀疏的校验矩阵进行的,所以构造性能较好的校验矩阵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LDLC的迭代译码传递的是概率密度函数,所以较高译码复杂度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围绕LDLC的基本原理,对LDLC的定义、校验矩阵及其Tanner图以及编译码算法原理做了简单介绍,主要研究了LDLC校验矩阵的构造及其译码算法的简化,主要工作如下:   1.找到了一种构造八环的准循环LDLC校验矩阵的方法。受到构造准循环LDPC校验矩阵方法的启发,本文构造了只关注非零元素所在位置的八环的LDLC的校验矩阵,构造LDLC校验矩阵的关键在于保证其生成序列在每行每列分布的随机性及均匀性,同时保证所得到的校验矩阵满足编码算法中的对其的各项要求。并对八环LDLC做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八环LDLC的性能明显好于现有的六环LDLC的性能。   2.研究了目前关于LDLC的三种重要的简化译码算法,用所构造的八环分别仿真了在这几种简化译码算法下的性能并与简化前做了性能比较,详细分析比较了三种简化译码算法的复杂度。LDLC的基本迭代译码方案是依据节点间的消息传递规则进行的,所传递的概率密度函数信息由于大量的卷积运算导致译码复杂度较高,从这一点出发,分别从LDLC译码的高效实现、减少混合高斯的数目(Gaussian Mixture Reduce,GMR)和非参置信度传播(Non-B elief Propagation,NBP)三个方面简化LDLC的译码算法。仿真表明:译码的高效实现使得每次迭代运行的时间减少了,对存储空间的需求降低了。GMR算法比简化前虽然在性能上降低了0.1 dB-0.2dB,但在存储空间上有更明显的提高。在噪声较大时,NBP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简化前的。
其他文献
水下三维重建可广泛用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导航、海底勘查、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水下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渐成熟,现有广告在引导消费的同时,也在塑造产品印象,宣传企业形象。从市场营销理论角度来讲,现代营销模式中,广告成为品牌形象推广必
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核心网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而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则相对较慢,成为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瓶颈。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络信息
基于负折射特性的超透镜具有亚波长成像特性,可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的衍射极限,这一新颖的物理特性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当前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期刊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和各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以及复合材料在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特点,其相应的无损检测技术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无损检测(Non-destruc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通信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3GPP组织启动了继3G系统之后的长期演进系统LTE项目。LTE作为一项从3G到4G的过渡技术,将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作为核心技术
依托磁耦合谐振技术,实现传感器节点全天候的无线充电,构建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这对于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问题成为可能。在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携带有限能量的
该文以“两学一做”做好“双服务”建设健康嵊州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对其所具备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对如何开展“两学一做”进行了相应的概括,最后对推动“两学一
手机的逐渐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利用手机泄密的事件屡有发生。在某些特定场合(如某些机密会议的会场),必须要有一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