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史互证”作为一种新兴的历史研究方法,在近现代历史研究中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许多相关的研究性论著相继出版,在历史教学中也逐渐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提倡。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诗歌、小说等文学著作浩如烟海,它们是人类历史的艺术写照。每一首诗歌、每一部小说都反映了当世、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态和社会文化,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活的材料。新课程开始以后,历史教学更加强调史料的运用和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文史互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以及对部分老师的访谈,探讨“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考察“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而提出“文史互证”提高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本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对课题进行系统地研究。案例研究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选取的四个案例分别是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以及在兰州市某中学听课的过程中收集的“新文化运动”、“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学的繁荣”的教学片段。文章前面三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研究综述以及对“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论述;第四部分通过对两位高中历史教师的访谈、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以及对“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反思,来阐述“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第五部分主要从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历史直觉思维能力的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史互证”提高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