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研究(1840年-1930年)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情境下生成的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美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传统在自身线性框架中的发展、对市民文化的融入和对现代性的认同。由此,以“金石气”为重要构成部分的早期海派艺术,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在文化格局上的重大转型,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第一章探讨了早期海派艺术中“金石气”发生的特殊背景。早期海派艺术中“金石气”的生成,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审美文化的民族特性与生命力,同时在海上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充分呈现出中国艺术由近代向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种种面向,在传统与现代、雅与俗、中与西的多元交织的维度中,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审美文化向现代转化过程中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其发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审美文化语境的探讨,揭示了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所体现的海派“气质”。这种观照维度贯穿本文研究的始终。第二章探讨了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的审美意象。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其内涵不仅来自于对金石意象的形式层面的物化与创造或是精神层面的抽绎与升华,同时也在具体、生动的审美体验和意象建构的过程中,传达着主体生命对金石之美的感悟。通过对其从实体意象到形式意象的创造、书画印合一的实践、在时代精神与艺术传统中生成的意境以及在海上审美文化语境下生成的意趣的探讨,本文揭示了这一发生于特定情境下的审美活动以及审美意象的建构过程,同时也补充了现有研究之不足。第三章探讨了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的审美特性与价值取向。从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的写意精神来看,既呈现出对中国写意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的承继,更突显出对近代文人艺术造象机制的反思。它在审美特质上更加贴近现实与日常生活,更注重对审美体验的感性、质朴的表达。其“刚柔并济”的审美效果不仅与海上市民审美取向相契合,同时蕴含着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求,体现出偕俗性与现代性的结合。这种以本土为立场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在市民趣味上,同时也在“金石气”的审美现代性上得以呈现,可以视作本文的创新之处。第四章探讨了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所体现出的艺术人格与艺术个性。通过探讨其创造群体所呈现出的对传统艺术人格的守望、对艺术本体的探索、对现实的反思和超越,全面地阐释了其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艺术家的具体实践,从人格魅力的彰显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个体生命的写照和对艺术现状的反思等角度探讨了“金石气”所体现出的艺术个性。结语部分探讨了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的当下意义,以早期海派艺术中的“金石气”的创造实践以及艺术家的人格精神为参照,对书画及其他我国当代艺术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其他文献
PM10和PM2.5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颗粒物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PM10和PM2.5浓度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本文主要以2013年1月-12月PM10和PM2.5监测值和气
头针治疗小儿智力低下264例疗效观察刘振寰(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智力低下(MR)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方法。于1986~1994年我们应用头针治疗小)LMR264例。其中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增加,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控制并削减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火力发电厂作为燃煤排放
<正> 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载有五首名为“泻心汤”的方剂,均是针对“心下痞”这个主证而设,其中半夏泻心汤最为重要。该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了泻下药,致使脾胃虚损,外邪
图腾崇拜是一种很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各民族的图腾崇拜对传统生态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平台,对于有意识的提取图腾崇拜的精华,提升现代的生态保护观念并使之在生态保
翻译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不仅是一种符号传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传递行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世界文明交流的手段,不能单纯强调翻译中的翻
主要对国内外心理契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对当前国内旅游业与顾客心理契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河南省禹州煤下铝位于白沙向斜两翼,区内煤及铝土矿床分布甚多,铝土矿露头分布广、延伸大.在对该区内深部地层铝土矿床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找矿标志
<正> 正当全国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热烈响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兴业的伟大号召的时刻,由中华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