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听力教学的本质问题是听力理解。Richards (el al,2005)认为听力理解就是理解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所说的话。听力理解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心理认知过程,是一个迅速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并与所听材料互动的复杂的过程,是在学习者和各种内在、外在影响之间多维关系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各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语言学习的听力理解的研究重点是单个语言单位的作用和听者的期待、情景、语境和话题的作用,包括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指听者利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因素分析,从语音、词汇、句子到整个语篇的理解过程。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听者利用非语言知识(如语境知识、世界知识、策略知识、话题知识等)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分析、判断、推理从而理解所听到信息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下的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处理过程和自上而下处理过程,两个过程相互作用,互相补充,也包括听者与所听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浙江省绍兴县某高中1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一学生在听力理解上的困难和听力策略使用情况,又对这批学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听力对比教学,对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相互作用模式教学中,学生更加主动积极调动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和背景知识,不断激活已知图式,完善图式,运用图式信息帮助理解语篇。这不仅体现了听者与听力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所以与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相比,相互作用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更有助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和讨论,笔者建议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要重视听者语言知识的积累,充分调动非语言知识,使听者与听力材料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信息处理过程结合起来,并借助听力微技能来重构说话者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