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重构论梁实秋对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接受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实秋与欧文·白璧德的理论渊源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以往的探索多停留在影响研究初步阶段,即通过白璧德对梁实秋影响的事实来考证二者的理论联系。除此之外,已有成果对梁实秋接受程度的分析尚缺乏系统性的观照。故,进一步探讨梁实秋对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接受情况,深入考察其接受程度与误读中的重构将是论文理论拓进的重点。基于此,以“选择与重构”为视角,论文从四方面逐层推进:关于影响事实的考证;探究梁实秋对白璧德理论核心--“人性法则”的重新读解;考察梁实秋“人文主义”文学理论的重新建构;揭示选择与重构的内在心理动因以及当代价值。通过对梁实秋思想理论与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梁实秋对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接受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反思”精神。前者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根基,从内在的人文精神到外在的思想理论,对白璧德之“人文主义”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吸收,重新构筑起具有个人特色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文学观,并将之运用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   对梁实秋理论重构的解读,关键在于对其具体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这就需要通过对梁白二人理论文本的深入研读,以材料的发掘为基础步骤,细致考察二人对关键概念范畴的具体运用情况。之后,以宏观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其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进而阐明梁实秋对白璧德思想的接受与重构的程度,并分析重构的原因。以上是研究的最大创新之处。另外,从“精神生态”角度探讨人文主义核心价值在当代的生态学意义,也是前人研究中所没有涉及的。   以梁实秋对白璧德人文主义的选择与重构为探索角度,发掘二者之间的相通与相异,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梁实秋思想理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面临以技术为先锋、人类精神追求日趋没落的“生态失衡”状态,重提人文主义,重提人文精神及其价值取向,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明了文学的意义与功用。
其他文献
总结了我国现役的4台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600  MW机组HG2008型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过热蒸汽、再热蒸汽温度偏差和受热面设计、 过 热器系统阻力、燃烧器摆动执行机构等问题,以及采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曾被遮蔽在历史的荒原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沦陷区文学的研究逐渐突破一些禁区,开创了学术研究的崭新时代。但对各沦陷区的研究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班主任的人格力量,主要是指自身素质和现实行为而形成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包括优良品德、高尚情操、良好作风以及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丰富的知识、卓越的
期刊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教留学生学习“能”、“会”、“可以”的用法,他们容易用混这几个词。相关的语法书对“能”、“会”、“可以”语义的概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