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微镜产生结构光照明显微术中偏振条纹的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微反射镜(DMD)是一款电寻址空间光调制器(SLM),它是基于微机电系统的理念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而被设计出来的,具有可编程、切换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数字投影显示。DMD结合二进制全息编码理论能实现对矢量波束的强度和相位的调控,当DMD结合空间滤波器、半波片和波束偏振位移器的使用时还能实现对矢量波束的偏振的快速切换调控。结构光照明显微(SIM)技术是一种超分辨宽场显微技术,在SIM技术中,正弦条纹结构光的对比度高低将影响SIM重建过程中图像质量的好坏,条纹对比度越高时,获得重建超分辨图像质量越好,当光束偏振方向为S偏振的时候,干涉条纹具有最大对比度,图像重建时效果最好。为了获得各向同性的超分辨图像,常用的方法是在三个不同频率方向上的结构光去扩展相应方向的空间频谱。本论文研究了用单个DMD来产生用于SIM的条纹对比度最高的结构光。本文的主要工作可概括如下:1、深入研究了DMD的工作机制并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DMD的断电状态和DMD的小镜子全开状态;深入研究了二进制全息编码的算法--Lee算法,并详细解释了Lee算法能实现对矢量光束的强度和相位调控的原因,也给出了DMD结合二进制全息编码、空间滤波器、半波片和波束偏振位移器能实现矢量光束偏振控制的原因;深入研究了SIM技术的原理,并探究了条纹结构光的偏振对条纹对比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在SIM技术中常用的用铁电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一对铁电液晶相位延迟器(FLC)来调控条纹光偏振的方法。2、展示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根据Lee算法仿真获得了椭圆矢量光束的二进制全息编码图,和用于SIM系统实验中条纹对比度最大的二进制全息编码图;同时展现了用获得椭圆矢量光束的二进制全息编码图在Matlab中复原得到椭圆矢量光束的强度与相位图,和用于SIM实验中控制条纹偏振的二进制全息编码图在Matlab中复原得到条纹强度和相位图。3、搭建了实验系统,并且详细描述了实验系统中关键器件DMD搭建时所需器件以及光路准直时DMD维度的调节顺序,研究并给出了实验系统中波束偏振位移器的调节步骤;显示并分析了实验结果。总之,如果用单个DMD来产生用于SIM的条纹对比度最高的结构光的话,既能不改变实验系统中除DMD加载的图案外的其它设备,又能提高不同方向的偏振条纹的切换速度。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高。一方面,能源的消耗使传统化石能源储量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石油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热电器件以体积灵巧、重量轻、使用过程无噪音、无机械运动、无污染、易于控制以及对热能独特的利用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以高温半哈斯勒合金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Ti、Hf、Ta元素共掺杂p型NbFeSb和V、Nb、Ta、Zr、Hf单掺杂n型TiCoSb对
粘弹性有机材料是生活中一类重要的功能软物质,而具有光电功能的粘弹性材料因为兼具光电特性和粘弹性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光电功能的粘弹性材料可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两种类型,均具有π-共轭结构,是一类新型的光电功能材料。近年来,兼具粘弹性与光电功能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小分子由于其颜色可调性而在多方面得到应用,但却往往忽视了发光颜色质量不佳的问题。(
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意义重大。热电材料通过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既可以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低质量的废热,又不产生任何额外的噪音和碳排放,因而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热电材料,尤其是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与有机小分子(OSMs)复合热电材料(SWCNT/OSM),因其具有价格低廉、低毒、灵活轻便等特点,在热电领域中举足轻重。但是,目前有机热
热电材料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绿色能源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结合有机材料的低热导率和无机材料的高电导率及塞贝克系数的优点,成为近期热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但是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有机、无机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复合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影响的探索尚不完善。近来,因为柔性热电器件具有成本低、抗弯折、耐用性强和适用领域广的特点,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基于以上问题,
NO2作为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有着巨大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金属氧化物WO3会对NO2气体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因而成为NO2气敏传感器中较具研究价值与潜力的气敏材料。本文中,我们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了WO3·xH2O、WO3/GO复合材料,构筑了相应的气
MgAgSb是目前报道的在400-500 K之间具有最大热电优值的近室温热电材料,但由于其高含量的Mg和Sb易挥发,熔炼时产物的成分控制及性能调控较为困难。本文采用高频熔炼与等离子放电烧结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制备了MgAgSb块体材料。为进一步提高MgAgSb的热电优值,选择在Mg位掺杂Zn元素,来降低其热导率。在此基础上,选择在Ag位掺杂Cd来提高其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热电优值。并探究了在不同烧结温
近年来,新型的纳米表面材料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在纳米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摩擦学这一适用于宏观摩擦现象的学科渐渐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人们迫切的需要新的理论突破以指导纳米尺度下的摩擦性能的调控。在前期对石墨烯嵌入式碳膜的研究中,它的摩擦学特性展现出了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但是,电子对碳膜摩擦性能影响一直被忽略。此外,量子效应对石墨烯嵌入式碳膜摩擦学特性的作用也并不明晰。为此,本论文将从“摩擦与结构
现代材料学中,低维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集成光路以及光电器件中。最近几年,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s)为代表的二维(2D)材料及其制备的器件显示出了非常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2D材料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尽管如此,从器件结构的设计优化到材料器件的制备工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进一步设计具有高量子效率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2D材料器件也是学术研究和推进其产业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设计这一类器件时
堇青石陶瓷件因其热膨胀系数低、高熔点、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催化载体领域。随着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的出台,对堇青石陶瓷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陶瓷材料难加工的性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制备的陶瓷件,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本文初步研究使用DLP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堇青石陶瓷件,与传统陶瓷制备方法相比具有成形精度高、生产周期短、可成形任意形状等优点。初步研究了可光固化的堇青石陶
孤子是最古老的非线性现象之一,从Russell发现孤立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光孤子根据内在形成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时间光孤子和空间光孤子。时间光孤子是光纤中的超短脉冲包络的色散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精准平衡时,在时域中表现为脉冲包络不随着传播距离的变化而收缩或者展宽,而是保持波形不变的稳定传输的现象。空间光孤子则是当入射光在介质中传输时,光束的衍射效应和介质的非线性效应(即自聚焦效应)精准平衡时,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