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3风洞二元侧壁附面层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风洞侧壁吹除法对翼型实验中侧壁附面层的控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风洞二元试验段中进行,研究内容包括:1)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选择。2)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的实验方法。3)通过调整襟翼的偏度及缝隙,选择GAW-1两段翼型的不同状态,改变翼型的迎角和控制系统的吹除量,测量翼型展向和弦向的压力分布,计算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和升阻比特性等的变化,分析该方法对多段翼型在不同雷诺数、不同迎角,尤其是大迎角时气体分离的改善程度。4)结合NF—3风洞实验室之前对GAW-1单段翼型实验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研究的试验结果,寻找吹除法对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实验中风洞侧壁附面层的控制规律。5)用丝线法对翼型绕流进行观察。6)通过实验结果与修正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侧壁附面层吹除技术对翼型实验的改善效果。 本文首次采用侧壁附面层吹除实验技术研究NF-3风洞带有增升装置的翼型模型气动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风洞侧壁附面层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翼型试验的升力系数。2)对于带富勒(fowler)襟翼的GAW-1两段翼型,在襟翼偏角小于40°时,选择最佳吹气系数λ=20。3)通过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对多段翼型试验的改善更为显著。同时,随着襟翼偏角增大,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更为明显。以上结论说明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对翼型试验是有效的,特别对带襟翼的高升力翼型试验效果是显著的。4)通过丝线显示技术,验证了风洞侧壁附面层吹除控制可以有效延缓翼型试验中翼型表面的分离,提高了分离迎角,改善了试验结果。5)把试验结果与修正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侧壁附面层吹除技术在翼型实验中的必要性。6)通过与WUS风洞试验结果的比较进一步验证NF-3风洞采用的侧壁附面层吹除技术对改善翼型实验中侧壁附面层的干扰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客机座舱内部是一个封闭、狭小、人员密集的特殊环境,再加之有限的通风量、长时间的飞行时间,在现有送风形式下常引起乘客的不舒适感。而个性化送风系统作为对现有整体通风的一
三电平逆变器因其灵活的控制方法,较高的逆变效率,输出电压电流畸变小,共模电压、开关频率和电压应力低等优点,在有源电力滤波器、无功补偿器、电机交流调速、光伏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等各领域中得到大量研究与应用。但是三电平逆变器属于降压型变换器,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输出电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在中间环节增加一个BOOST变换器,形成两级变换,这将会增加系统的硬件成本,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为克服以上缺点,论文
学位
学位
小时候,笔者心里总荡漾着对未来的种种向往,尤其是对讲台上拿着粉笔写写画画的教师更是非常的着迷.大学毕业后,怀抱对教师职业的渴望和满腔的热情,我踏上了教师这条充满活力
期刊
并网/孤岛双模式逆变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以其巨大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而愈发受到重视,其关键性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三相并网/孤岛双模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三相并网/孤岛双模式逆变器运行模式间的切换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本文分析了三相双模式逆变器的系统运行,对三相双模式逆变器进行了数学建模,分别介绍了并网运行及孤岛运行的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两种模式运行下逆变器控
学位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的日益增长,经济效益已成为经营策略的中心,尤其在处与改革与改制重要关头的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网损,减少事故,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健康水平。而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正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有效手段,是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本文的具体内容和所做工作如下:1.电力
摘要:目前“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们教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此作一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一语文;导学案;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