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保证。同时,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具有先天弱质性的特点。农业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财政必须对农业予以支持保护,加大投资力度。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农业发展面临新环境的客观要求。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大,这就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转变财政职能,更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观念,由单纯重视的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既重视数量的增长,又重视质量的提高,即提高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评估研究的。 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对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进行评估的必要性及优化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的措施,接着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了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的两种方法,即测分评价法和指标比较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全文共分五部分,现分述如下: 第一章导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本文后继研究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二章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公共财政理论,包括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公共财政的职责,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特点及原则,社会主义市场与公共财政;接着论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理论,在这一部分廓清了财政对农业投资与财政支农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要素构成和功能特征,确立了公共财政框架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包括: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2.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5.农业自然灾害救济;最后介绍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理论,在这一部分阐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涵及三者之间协调与统一的关系。 第三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的必要性与行为优化。本章首先对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接着分析了传统体制下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行为,指出了存在的三个问题:1.政府投资的目标范围和权限没有划清,2.政府投资目标的短期化,3,投资增加的被动性和非经济性;最后论述了优化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的措施,即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确定正确的投资目标,切实转变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职能。 第四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章首先确立了构建的原则:1.完备逻辑原则,2.准确科学性原则,3.可操作实用性原则,4.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然后介绍了构建方法——德尔菲法;最后介绍了构建过程及结果:确定目标一制订征询调查表一选择专家一发函一回收调查表一综合处理,确定结果。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部分,共有 26个评价指标,其中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8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8个。 第五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本章首先给出了该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具体涵义及相关计算公式,然后强调了运用该指标体系的三个关键环节:1.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2灵活运用,3.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接着给出了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进行评估的两种方法0分评价法和指标比较法,最后利用指标比较法和该指标体系对吾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讫塔涧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有: 1.廓清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与财政支农的区别与联系,深化了对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内涵的认识。 2.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涵,并阐明了三者之间协调与统一的关系。 3.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论述了运用该指标体系的两种评价方法,即测分评价法和指标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