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1242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通过该研究分析,为急性中毒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同时对31例中重度安定中毒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证候学观察分析,以总结该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填补中医对该病证候学研究的空缺,为该类药物中毒以及其他相关药物中毒的抢救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中医研究概述与西医研究概述。主要包括:中毒中医理论溯源,中毒现代中医研究进展,中毒对社会及人体造成的危害,安定中毒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抢救措施等几方面内容。临床研究1,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内科接诊的1242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中毒发病以12、1、2、3月四个连续月份为高峰期,5月份中毒人数及接诊中毒率均为全年最低;急性中毒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25—34岁(37.20%),其次为15—24岁(33.01%),均以女性发病占优势;中毒原因中以酒精中毒最多,药物中毒次之,且男女不同性别在各类型中毒上存在明显差别;病死率统计排在首位的是农药中毒(10.91%),其次是药物中毒(1.78%),本组病例总的病死率为1.21%。以上研究高度提示应该重视药物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农药的监管使用,同时应密切关注女性群体及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临床研究2,对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内科接诊的31例中重度安定中毒病人进行中医症状证候学观察,并通过观察表的形式予以记录,统计并分析相关内容,以总结、归纳出安定中毒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由阴闭转气津两伤,最终发展为阴阳两脱是安定中毒的主要中医证候演变特征。其中中度以闭证为主,重度以脱证为主。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感受毒邪,毒性秽浊,蒙蔽清窍,神识昏蒙,易伤正气,气津两伤,最终阴阳离绝。安定中毒的具体中医证型分类,以及相关规范化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确立,有待于扩大样本、增加病种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