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细胞来源的45,XOips细胞系比较及神经分化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一条X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缺失所致的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是通过人为方法过表达胚胎干细胞主要转录因子基因,重编程成体细胞而获得的一类“类胚胎干细胞”细胞,为人们探讨疾病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拟建立两种细胞(绒毛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45,XO诱导多能干细胞系,比较两种组织来源的细胞建系效率,并同时研究45,XO诱导多能干细胞从全能性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为探讨特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X染色体功能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方法1.采用仙台病毒载体法将人Oct,Sox2,Klf4,c-Myc 4个基因转入到染色体核型为45,XO的绒毛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使其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2.对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核型鉴定,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畸胎瘤实验等对两株iPS细胞系的多能性和体内外分化能力进行鉴定。3.通过比较两种细胞重编程后出现干细胞克隆的时间长短以及克隆数目对两种细胞来源的建系效率进行比较。4.对iPSCs进行体外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并比较诱导效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获得神经干细胞后进一步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1.45,XO绒毛细胞在感染后第5天形态上发生变化,感染第15天有干细胞样克隆形成。45,XO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第9天有干细胞样克隆形成。机械法挑选建系,这些细胞能够长期在体外稳定传代并保持核型45,XO,维持自我更新。2.两株45,XO iPS细胞系分别传代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SEA3,SSEA4,Oct4阳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自然分化可形成三胚层来源细胞;将克隆细胞注射于SCID小鼠皮下形成的畸胎瘤内出现三胚层样结构。3.1X10~5个感染后的两种类型的细胞接种在饲养层细胞上,在感染后25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得到300个阳性克隆,效率为0.300%。绒毛细胞得到25个克隆,效率为0.025%。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两株45,XO-iPSCs与一株正常人46,XX-iPSCs进行神经诱导分化,两株45,XO-iPSCs与一株46,XX-iPSCs体外分化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Nestin呈阳性,比较诱导效率无显著差异。继续将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记Tuj1、NeuN的表达为阳性。结论1.建立了两株分别来源于绒毛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ps细胞系,两株ips细胞系在体外长期传代中能维持异常核型及干细胞多能性,可作为特纳综合征研究的细胞模型;2.比较两种细胞建系的效率发现利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45,XO-i PSCs效率高于绒毛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制备45,XO-iPSCs的理想细胞来源;3.两株45,XO-iP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分化效率与正常的iPSCs相比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内蒙古通辽市综合性医院蒙古族护士工作现状及影响工作现状的因素并行分析,探讨如何改善内蒙古通辽市地区蒙古族护士工作现状,促进蒙古族人口聚集地区护理事业的发展,同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率高达5%-10%,主要特点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及超声下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目前PCOS已严重影响到女性的生殖与健康,但该病发病机制尚
【背景】  47,XXX(又称超雌综合征/Triple X syndrome)是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出生女婴发病率约为1/1000。47,XXX的病因主要由母方染色体不分离导致额外的X染色体产生,具体
1.目的(1)探讨广东省急诊专科护士角色的体验。(2)汉化适用于急诊专科护士的调查问卷。(3)比较医护人员对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识的差异。2.方法2.1质性研究:广东省三甲医院急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含量(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含量检测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来内蒙古民族大
【目的】基于组织应力分布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医学成像方式,已广泛应用在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疾病的诊断。前期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可能在评估睾
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病,至今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CD4+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GB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IL-8、10表达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探索骨质疏松症发病新机制,为临床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方法:⑴
【研究背景与目的】  血小板抵抗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考虑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合并药物的影响等。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
目的:  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全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组织蛋白酶抑制剂之一。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被证实与颅外大动脉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的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