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离群索居,孤立生活,必须和别人交往。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定的心理需求,他们除了学习,还渴望交往,彼此增进了解、携手共进。高校教学区不仅是创造知识的场所,也是公共相遇的场所,其良好的交往空间成为师生相遇、交流、创新的舞台。因此,研究和优化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为研究对象,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相关设计要点及优化发展原则,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课题的认识。首先阐述了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对有关概念加以界定,最后指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是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回顾了国内外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沿革和发展,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区交往空间的现状。 第三部分是有关理论和特征分析。运用有关教育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学的理论,对交往空间进行分析,为以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对交往空间的特征加以分析,并进行层次划分,便于后面章节的分析。 第四~六部分分别对教学区外部公共交往空间、教学区中隶属于建筑(群)的外部交往空间、教学区建筑(群)内部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点。 第七部分是优化发展原则。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当代高校教学区交往空间优化发展的“八化”原则,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