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与侗族一直是相互扶持的两个民族。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两个民族先后历经了"郡县制"、"羁縻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等由历代中央王朝推行的少数民族治理措施,从而引起了在不同文化形态影响下民族文化的形成、整合、变迁,逐步形成了自身固有的文化特点。本文研究对象是湘桂边境地区的苗族与侗族,通过控制环境变量的方法,选取处于相似地理环境下的村寨来研究两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居住文化的碰撞,相互之间影响和各自民族本身的特点。文中引入了"长时段"的理念,将两个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作为本论文研究居住文化互动与变迁的时间段依据,分形成时期、成熟时期、互动变迁时期这三个时期来研究苗族与侗族的聚落和民居。这三个时段中的每一个时期,苗族和侗族的整体意识形态均处于相同的状态,这就使苗族和侗族居住文化的对比有了一个清晰的逻辑关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介绍背景和苗族与侗族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工作的准备、两个民族的基本状况及民族发展时期的划定。第二部分(第三章)从村寨形态的层面来介绍苗寨与侗寨的聚落互动与变迁,分别从聚落形态、聚落结构与规模尺度等方面来阐述苗寨与侗寨在不同时期的异同点。第三部分(第四章)从建筑单体层面来介绍苗居与侗居互动与变迁,阐述不同时期苗居与侗居的平面功能、材料构造以及各民族公共建筑的变迁,从而得出不同时期苗居与侗居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四部分(第五章)为总结性对比,分别从村寨与民居的角度进行对苗族与侗族居住文化的变迁进行梳理,总结出两个民族居住文化互动变迁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