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三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分析与优化设计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领域中所采用的尺度正由微米迈向纳米,随着加工制造精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要完成高精度的细微操作,另一方面要尽量扩大微操作的可达工作范围,目前多数实际应用工程要求定位范围达到100μm以上。近年来很多学者将研究目标扩展到具有更大工作空间、更高的终端精度、更好的灵活性能、更高的频率响应以及更低的制造成本等特点的新型微操作机器人领域。  本文通过对柔性运动副与传统运动副的对比介绍,得出柔性运动副可实现高精度运动,因此可作为微操作机器人的运动关节,以实现微操作的高精度。接着对柔性运动副的类型进行设计,研究柔性运动副的选材及加工工艺。然后对三自由度微动并联机器人进行构型研究。通过对3-RRR和3-PRR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末端运动特征分析,其他类型如3-PPR并联机器人均可以通过此构型方法推理得到。通过对可以实现平面三自由度的3-RRR、3-PRR结构的两种并联机器人进行构型研究,为微操作机器人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  采用矢量方程法建立了3-PPR及3-PRR型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方程,确定输入与输出参数的运动关系,从微操作机器人设计及加工方面考虑,选择3-PRR结构作为微操作并联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最后通过柔度分析方法建立平行板式柔性移动副和柔性转动副的刚度矩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平行板式柔性移动副及柔性转动副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影响其精度的关键参数的尺寸,通过这些关键参数对3-PRR型微动并联机构的结构进行设计,最终确定其主体结构,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在性能研究基础上确定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选择依据。
其他文献
为提高抢险救援装备的机动性,使抢险救援装备能够拥有轮(胎)式与履带式两种行走方式,对国内外轮履互换技术开展研究.目前,轮履互换技术主要包括轮履复合式、履带包覆轮胎式、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病情评估及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7例UAP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病变、双